「養育男孩,需要母親得體的退出」,「養育女孩,需要父親的愛和關注」!

2019-01-29     匡彪堂     反饋

如今孩子的教育單靠學校教育是遠遠不夠的,父親和母親才是影響孩子一生的人。而在家庭教育中,無論是父親還是母親,都不可或缺,少了哪一方都可能造成孩子發展的失衡。所以,每一位父親和母親,都要發揮自己的優勢,在自己擅長的地方,給孩子最好的教育。母愛決定男孩,父愛決定女孩。

昨天又一次重溫《阿甘正傳》。突然發現這是一部很好的育兒電影。

也許所有有育兒困惑的父母,都該重新看一遍它。

電影的兩位主人公阿甘和珍妮,恰好是男孩只有媽媽,女孩只有爸爸。

阿甘是智商只有75分的非正常人。

珍妮是智商正常的正常人。

但恰恰是阿甘活好了這一生。

而珍妮的一生,卻是在不斷的逃離、尋覓中度過。

母愛決定男孩

阿甘的一生,都是通過他坐在等車的長椅上訴說給別人聽來展現的。聆聽的人換了一批又一批,卻無不為之動容。

他從小就是個特殊的孩子。

智商只有75分,離政府規定的80分差了5分。

就是這區區5分。使他看起來和平常人那麼的,格格不入。

但是母親不那麼想。

她不屈服於這幾乎判定一個人命運的5分。

她給他戴上矯正支架。

她打扮得像所有貴婦人那樣帶他出門。

她教他無懼他人的異樣眼光。

她告訴他:如果上帝想要每個人都一樣,那就會給每個人都戴上矯正支架。

她一遍遍叮囑他:記住,你和任何人一樣,你並沒有和他們不同。

她不允許自己的孩子去上殘障學習,她願意付出任何代價,換取兒子一個平等競爭的機會。

阿甘跟人講述他的一生時,開頭永遠是:Mom said……

他上校車,想起媽媽說過不能上陌生人的車,就和司機互報姓名,這樣就不算是上陌生人的車了。

別人罵他傻瓜,他的回答永遠一成不變:媽媽說, 做傻事的才是傻瓜。

遇到未知的事,他就說:媽媽說, 人生就像一盒什錦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塊是什麼味道。

他捐款,是因為媽媽說, 一個人不需要太多的錢,夠用就好,多餘的錢只是用來炫耀。

他是個簡單的人,因此任何事在他心裡都很簡單,只要掌握媽媽告訴自己的要領就行。

媽媽就像是他人生征程上的指明燈,指引他要去的方向,指引他以一個「傻子」的智商,活出了很多正常人都活不出的精彩人生。

但在我看來,阿甘媽媽的最偉大之處, 是她懂得對兒子放手。

以阿甘的智商,我相信換了我們大多數人當他的媽媽,都是唯恐對孩子保護不夠。怕他被人欺辱,怕他不會獨自面對這個世界,怕他不懂得如何和這個社會相處。

但是在阿甘被那些熊孩子從小打到大,他的媽媽一次也沒有出現過。

他一次又一次開始全新的征程時,媽媽也只是在家門口送他,囑咐他好好活著。

她給了他平等面對這個世界的機會,這之後,所有的事情都只能靠他自己努力。

她像所有平凡的母親一樣,躲在幕後,為兒子的每一次成功喝彩,為他的每一次突破自我感到欣慰。

就像臨終時她說的那樣: 你的命運,要靠你自己去弄明白。

而她所能做的,就是: 既然命中註定由我來當你的媽媽,我就盡力做好它。

她確實做得很好。

對一個男孩來說,他最初面對這個世界的時候,最需要母親,但是 隨著他漸漸長大,此時他最需要母親做的,就是站在原地,看他離開。對於母親來說,這個過程必然是疼痛的,充滿不舍的。但是,要想讓孩子日後成為翱翔天空的雄鷹,這疼痛是我們必須該承受的。

說到這裡不由又想起朱雨辰的媽媽,神童魏永康的媽媽,和無數我們聽到的因為缺乏自理能力、社交能力而養出高學歷低能兒的媽媽,她們就是不明白這一點,生生把一個個原本可以有無限可能的孩子,養成了最終一無是處的廢物。

因為我愛你,所以你不能離開我。

假如你想離開我,我就用我的愛毀滅你。

   為什麼玫瑰謝了?

因為我懷著渴切的愛,把玫瑰摟在懷裡。

我從小在一個堂兄弟姐妹眾多的大家庭長大,小的時候,很困惑嬸嬸為什麼要對堂弟那麼「苛刻」。我們每個人每週的生活費都是十元錢,但是堂弟的永遠是八元,不夠的只能他自己想辦法。

所以在他很小的時候,就懂得去大食堂以六毛一張(一張飯票價值一元)的價格買來飯票,每張加兩毛錢,以比學生們單獨去食堂購買低兩毛的價格賣給學生。

1/3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