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約定成俗的既定規則中,我們對一個孩子誇獎「特別懂事」,好像是對這個孩子與這個孩子家長的極大的褒獎與肯定。然而父母卻不知,如果一個孩子特別的懂事,是父母最大的失敗。無論你是貧窮或是富有,無論你是知識份子家庭還是農民家庭,都一樣。
明明想吃的東西,卻說不要;明明想買的東西,卻說太貴;明明想做的事情,卻說不去,這樣的懂事是一種很深的絕望。成長一去不復返,許多大人都忘記世界上除了成熟懂事,還有「委屈」和「不快樂」。
昨天閨蜜帶著她女兒到家裡和歡歡玩,剛開始倆人還玩得挺和諧的,後來突然聽到閨蜜女兒發出一陣哭聲,一問才知道原來是兩個小孩在搶一個芭比娃娃。
我下意識馬上讓歡歡把東西讓給閨蜜女兒說「把東西讓給妹妹,你是姐姐要懂事了。」女兒有些不情願,但在我的勸哄下還是噙著淚把手裡的娃娃讓了出來。飯桌上,為了彌補剛剛的不愉快,我一直在給閨蜜的女兒夾菜,還把家裡的蛋糕拿出來讓她們帶回家。
誰知道閨蜜兩母女前腳剛踏出門,後腳女兒就哭了,嚷著「憑什麼把我喜歡的玩具讓給她,還有那個蛋糕我想吃了好久你都不給我買,今天好不容易買了就送給別人。」
當時我聽著這番話覺得女兒是在胡攪蠻纏不過就是一些小東西為什麼不能讓給朋友,便吼了她一句「你能不能聽點話,表現得好的話明天給你買蛋糕。」女兒仍是意難平,但在我的威逼利誘下還是把這口氣咽下去了。
晚上,老公回來的時候問我為什麼看見女兒在偷偷抹眼淚,我想著大概是因為白天發生的事便把原委告訴了他,他聽了歎了口氣說「懂事是要她真正懂道理,而不是被迫不哭不鬧。」老公的話把我噎住了,一時之間什麼都說不出來。
臨睡的時候,我在被窩裡聽著陳奕迅唱給女兒的《baby song》「不要讓任何人告訴你,你該怎樣對待世界,或它該怎對你,要跟現在一樣隨心」,突然間,我清晰地覺得今天這樣教育孩子是一個很大的錯誤,因為我想起了童年時那個被大人唬住然後膽小甚微的自己。
「因為懂事,我從來不敢跟父母要什麼」
每個小女孩都希望用漂亮的洋娃娃、閃亮的髮卡、洋氣的小裙子,來裝點她們的童年,但這些卻是我曾經一直想要卻不敢說的東西。
每次路過商場,看見精緻的櫥窗裡用水鑽點綴的小皇冠,穿著蕾絲裙的洋娃娃,我都忍不住停下腳步,但媽媽總會窺穿我的心思,旁敲側擊地說「你看這些東西又貴又不實用,只有那些不懂事的小孩才會要,我們囡囡最會替爸爸媽媽著想了才不會要,是不是?」被誇獎了的我只好附和道「是,我才不喜歡這些東西。」
如今我已長大,經濟早已獨立,能買得起洋娃娃,買得起漂亮的連衣裙,可我早已沒有了小時候的那份期待。很多東西錯過了以後,即使花幾十倍上百倍的力氣彌補也再不可能得到當初的欣喜了。
「因為懂事,我要學會忍讓」
在我小的時候,家裡和大多數中國家庭一樣,過著拮据的生活。每次鹵雞腿的時候都是我和妹妹「大打出手」的時候。而很多次,只要我搶到了最後一個雞腿,妹妹都會哭鬧不休,而我則得到爸媽的一頓責駡,反復教育我要懂得謙讓。
漸漸地,我學會了做一個「懂事」的人,不和別人爭電視遙控,不和別人爭第一口蛋糕,不和別人爭最甜的那一塊西瓜,不和別人爭最後一碗湯……
到最後,遇到很多東西,我都不敢主動爭取,手指碰一下便縮回來,直到確定這些東西別人都有份了,我才能安心的領屬於我的那一份,否則我的擁有都成了罪過。
「因為懂事,我要故作謙卑」
從小學開始,我就是一個典型的三好學生,鄰居們見到我爸都說:「聽說你家女兒學習很好啊,以後有福享了。」我爸總是說:「她啊,只會讀書,其他什麼都不會。」親戚朋友來家裡,看到滿牆的獎狀都誇我,我爸依然用同樣的話來回答,仿佛經受不住這樣的讚美。
我拚命讀書換來好成績,只為得到爸媽的認可,可是得到永遠是那句:「你不要以為考了100分就很厲害了。」我渴望讚揚卻不敢接受讚揚,因為我骨子裡就認為自己是不值得被肯定的。
「你可知道最殘忍的事就是把我一夜之間變成了大人」
長大以後我聽說了「取悅性人格」這個詞,「從小就會察言觀色,擅長分析大人的情緒;總是忍不住先去道歉;喜歡的東西媽媽說不能買,我就說不喜歡。」這就是我的寫照,但可悲的是,嬌縱有人疼,而太懂事的孩子沒糖吃。
但更令人傷心的是,我曾立志要讓女兒做一個自在快樂的人,現在卻重蹈了我爸媽的覆轍。我開始懷疑那些被我們定義為「不懂事」的孩子,其實都是大人們的自私和懶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