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壓與低壓之間的差值多少才算正常,差值越大血管就越「硬」嗎?

2019-01-08     相思豆     反饋

一位老年高血壓患者問華子,他的血壓在不服降壓藥的時候是170/85mmHg,沒什麼感覺。

服了降壓藥後是145/70mmHg,卻偶爾感覺有些頭暈。

他問華子,他的高壓和低壓相差了75mmHg,這屬於正常範圍麼?

他聽人說脈壓差值越大,說明血管硬化得越厲害,是真的麼?

華子告訴他,人體正常的脈壓差範圍在20~60mmHg之間。而老年高血壓患者的血壓特點就是高壓升高,低壓不變或是降低,脈壓差變大。這是因為老年人的大動脈血管硬化得較厲害,彈性下降所導致的結果。所以從這一點來說,脈壓差值屬實與血管硬化有關係,差值越大,代表血管硬化的程度就越高。

要理解脈壓差的意義,就要從高壓和低壓的形成說起。正常的人體血管充滿彈性,在心臟射血的時候,大動脈擴張,容納大量的血液,此時血液施加給血管壁的最高壓力,就是高壓(收縮壓)。而當心臟舒張時,主動脈瓣膜關閉阻止血液逆流回心臟,大動脈彈性回縮,擠壓血液繼續流向身體器官,此時大動脈施加給血液的壓力最低值,就是低壓(舒張壓)。

而隨著人年齡變老,大動脈發生了硬化,血管的彈性下降。

在心臟射血的時候,大動脈不能充分擴張,心臟射血的阻力增加,心肌加大收縮力,表現為收縮壓升高。

當心臟舒張時,不能充分擴張的大動脈彈性回縮的力量降低,則表現為舒張壓降低。也就是說脈壓差越大,說明血管變得就越「硬」。

中青年的高血壓則與老年人不同,因為中青年的大動脈尚未發生硬化,高血壓多是因為壓力過大,精神緊張,導致的交感神經興奮性升高,從而分泌較多的兒茶酚胺和腎素,導致外周的中小動脈收縮造成的。

在舒張期時,外周中小動脈的阻力增大,導致了中青年的高壓不高,低壓上升,脈壓差變小。

老年人的血壓特點是高壓升高,低壓降低,脈壓差增大。

低壓過低時會影響心、腦等器官的血液灌注。而降壓藥則是高壓、低壓一起降低,所以老年人在服用降壓藥時,應當注意監控低壓,不要讓低壓降到60mmHg以下。

如本文開端所舉病例,就是因為降壓藥物使低壓降低,影響了腦供血而引起的頭暈。華子曾見到有嚴重腦動脈狹窄的患者,低壓要保持在100mmHg以上才能保證腦部的供血。

年輕人高血壓的特點是低壓升高,脈壓差減小。

低壓升高的原因是外周血管阻力過大,同樣也會影響心、腦等器官的血液灌注。

所以針對年輕人單純舒張期高血壓,主張用精神調節,減輕壓力,減輕體重等方式調節血壓。

調節無效者考慮使用洛爾類藥物,對抗腎素及交感神經興奮來降低血壓。

高血壓可以損害心、腦、腎、眼底和血管多個器官。

雖然現在的醫學技術無法治癒高血壓,但可防可控。保持「管住嘴,邁開腿」的健康生活方式,就能很好的預防高血壓。

患了高血壓也不要過於擔心,只要改善生活方式和堅持服藥控制,一樣可以享受健康的人生。

但在降壓治療中,並不是所有人都要把血壓降到140/90mmHg這個標準值,而是要根據實際情況選擇最適合自己的血壓目標。

尤其是脈壓差增大的老年患者,降壓時千萬別急於求成,為了降低高壓而忽略了低壓。低壓過低會影響心、腦、腎的供血,反而會有生命危險。

高齡老年患者可以把高壓目標先定在160mmHg,可以耐受的話,再逐步降到150、140mmHg,在降壓過程中要保證低壓在60mmHg以上,如果出現頭暈、心悸等反應,則要提防血壓過低引起的供血不足。

當然最安全的方法,還是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藥物,由醫生根據每個患者的不同情況來制定降壓目標。

在用藥過程中,如果發現問題,請及時聯繫醫生或是藥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