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氣暴躁的孩子,都有一對不懂他的父母

2020-06-01     匡彪堂     反饋

當孫儷連續加班3天回到家時,等等在床頭給孫儷放了一封信,表達對孫儷的思念,信中寫道:「媽媽我好想你,我愛你,我會成為你一個很好的男孩,我是如此的尊敬您,你看起來只有20歲。」

這一波波迷弟行為,網友直讚歎說:「小小年紀,情商這麼高,妥妥小暖男沒跑了。」

小暖男的養成離不開孫儷給孩子的安全感,對孩子來說,安全感比任何道理都來得重要,對孩子來說,最令他們難以接受的事實是,他們根深蒂固的以為自己沒有人愛。

當孩子發脾氣時,恰恰是告訴孩子「你愛他」的最好時機,你愛孩子好的一面,也愛他有脾氣的一面,被用力愛過的孩子,終將會用愛去回饋世界。

03

與其阻止孩子發脾氣,

不如幫孩子處理掉脾氣

孩子發脾氣不可避免,但作為父母,正確引導孩子很重要。

(1)看見和理解孩子的情緒

《怎麼說,孩子才肯聽》的作者阿黛爾·法伯說:「孩子所有的感情都應該是被父母接納的,孩子們需要他們的感受被尊重。」

作為父母,當孩子和自己鬧脾氣時,最重要的就是先看見和理解孩子的情緒,

明星胡可在節目《不可思議的媽媽》中就是這樣處理小魚兒發脾氣的。

當小魚兒在吃飯時要求媽媽立刻組裝新玩具,媽媽拒絕後小魚兒大發脾氣,胡可的第一句話是:「我知道你很想讓玩具變身,但是要等到吃完飯以後」。

當小魚兒因為無法帶走心愛的玩具而崩潰大哭時,胡可的第一句話是:「我知道你很想要這個玩具,現在拿不回家有點難過」。

「我知道」這簡單的三個字,卻有力的表達對孩子感受的理解,當孩子的情緒被理解時,焦慮也會瞬間減掉了一半。

(2)幫助孩子緩解情緒不良情緒

美國教育學家約翰.斯特說:「不良情緒使人喪失了積極的主動性,對人的能力破壞極大。」

當孩子有負面情緒時,一定要及時引導並説明孩子用無害的方式緩解和宣洩。

比如,當孩子不開心時,讓孩子打沙袋發洩一番,或者哭一下也是非常好的發洩方式,導演彼特.道格特曾說:「眼淚對負面情緒有著有不可替代的積極意義,哭泣能有效的安撫孩子的焦躁。」

在《爸爸去哪兒》節目中,嗯哼因為要上交玩具感到生氣和悲傷時,杜江一直在安撫嗯哼,當軒軒勸說嗯哼別哭了時,杜江卻對軒軒說:「軒軒,你讓他自己平復一下。」

(3)接納孩子的情緒,規范孩子的行為

心理治療師約翰·戈特曼在《培養高情商的孩子》一書中說道,懂得對孩子進行情緒管理訓練的父母,不僅懂得接納孩子的情緒,更會對不當行為劃定界限,指導孩子解決問題。

當孩子犯錯鬧情緒時,必要的糾正不能少,不能做的事情一定不能讓步。

育兒師蘭海曾在節目中展示了如何對孩子實施規范教育,家長可以設置家庭規則,反復告訴孩子如果違法了規則是要處罰的。

處罰的步驟為:

第一步,解釋警告當孩子犯錯時先告訴孩子,你做錯了,需要接受懲罰;

第二步,實施處罰家長要為處罰設置時間,越小的孩子處罰時間越短,比如以節目中為例,孩子4歲,處罰時間可以為4分鐘;

第三步,家長要離開孩子,讓孩子獨自接受懲罰;

第四步,時間到了,再次和孩子解釋,懲罰的原因;

最後,讓孩子道歉,家長擁抱安撫孩子的情緒。

教育孩子不可少,懲罰孩子也是不得已,當溝通不了採取懲罰手段時,也一定注意是有溫度的處罰,反復和孩子解釋,只是處罰行為而不是不愛孩子。

(4)家長要控制好自己的怒氣

孩子是最會模仿的,當父母經常以發脾氣來解決怒氣的話,孩子便也會以為這是一種解決問題的途徑。

所以父母平時就多克制自己的情緒,多用溝通去解決問題。

家長只有先成為一個平和的家長,孩子才能長成溫柔的孩子。

孩子的脾氣如同一把鋒利的劍,合適的劍法能劍上生花,讓孩子藉助脾氣成長,收藏劍上的光芒,錯誤的劍法卻只能夠刺傷父母,也刺傷了孩子自己,

只有家長的愛和智慧才能讓孩子的脾氣成為一把寶劍,而不是讓它成為一把傷人的利器

上一頁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