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腳心相對,並足提至會陰,
兩掌心放於大腿根部四周,掌心朝著腹部。
這種姿勢可以讓我們的身體和床的接觸麵積更大,
這樣也就更加放鬆,更有利於氣血的流動。
這個姿勢使下身呈圓環形,兩腳心併攏,
陽氣不會從腳心流失。原本流失的陽氣
可以迴圈再次進入腎臟,以達到補腎的目的。

混元臥:
混元臥是還陽臥的升級版,
除了將腰部和下肢擺出還陽臥的造型外,
還必須將雙手重疊交織,
輕輕放在頭上,手心對著頭頂百會穴。

中醫上說,陽氣由百會穴入體,經過四肢溢出。
用這個姿勢睡覺,除了可以保證下肢的陽氣不從腳部流出,
更可以使從掌心流出的陽氣,重新灌入百會穴。
用這種姿勢睡覺,有利於周身氣血循環,
既可以保養腎部,更可以保養肝部。
睡眠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我們長期缺乏睡眠,
會使我們的身體損傷氣血,損傷的氣血
就會使我們的五臟容易疲憊,甚至導致功能缺失。
通過改變睡覺姿勢的方式,
不需要給身體增加額外的負擔,
只是單純減少我們氣血的流失,
就能達到補腎的目的,何樂而不為呢?
原來睡覺也有學問~
快傳給親朋好友看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