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一如當初董竹君逃離妓院一般,她帶著四個女兒毅然決然地放棄夏府的榮華富貴,前往上海謀生。
昔日督軍夫人帶著四個女兒離家遠赴上海?這樣的新聞在當時的轟炸效果無異於一顆原子彈爆炸的威力。所有人都驚呆了,他們想看看,這個女人出走後會遭受怎樣的命運。
董竹君前腳剛剛踏入上海,夏之時就氣沖沖地追到了上海,苦勸妻子回家不成後,感覺到自己尊嚴受到踐踏的夏之時惡狠狠地盯著董竹君道:
「你要跟我夏之時離婚,你將來如果在上海灘站得住,能把這幾個女兒養活養大的話,不要說受教育了,我在手板裡煎魚給你吃。」
夏之時認為,即便董竹君能吃苦且受過些教育,但在寸土寸金的上海,她一個帶著四個女兒的女子若真能在上海活下去,那就真是奇事一樁了。
夏之時與董竹君定下五年之約,若她五年仍未回夏家,便與她簽字離婚。董竹君點點頭,表示同意,她心裡暗想:這一次,絕不回頭。
說來,一個女子帶著四個孩子,在任何地方生存都只會是難上加難,何況是在充滿不確定的民國年代、競爭極度激烈的上海呢?

然而,董竹君註定不是普通女子,她與尋常人最大的不同在於:她從來不將任何苦難當苦難,只要是她認為對的事,即便付出再大的代價,她也在所不惜。
很快,董竹君便體會到了一拖四的艱難。最初,一直尋不到好工作的董竹君只得靠典當解決孩子的溫飽。無數次忍飢挨餓中,董竹君開始意識到:想要照顧孩子又掙到錢只有一個法子,就是創業。
1930年,不想坐以待斃的董竹君賣掉了自己的項鏈以及一些衣物和傢具, 籌到了八百元,和幾個老鄉合股開辦了一間紗廠,總投資四千元。
這個紗廠,便是董竹君當時的孤注一擲。創業的兩年時間裡,董竹君起早貪黑,終讓她開辦的群益紗管廠在業務上有了起色。
可就在這個節骨眼上,因為日本進攻上海的「一.二八」事件,董竹君的廠子在炮火中於頃刻間化為了灰燼。
那一刻,董竹君望著被燒毀的紗廠哭得撕心裂肺。看著自己剛剛升起的希望被燒毀,那種揪心,誰能懂。然而,更大的苦難還在後頭,紗廠被毀後,因為政治原因:董竹君被抓進了監獄。
董竹君在監獄裡受折磨時,心裡還一直憂心著四個女兒和自己年邁的父母,這期間的艱難可想而知。但無論多艱難,她也從未想過再回夏家,只因為她知道:一旦回去,四個女兒的一輩子就全被毀了。
好在,因為一直堅持讓大女兒夏國瓊學鋼琴的緣故,這期間已十六七歲的女兒一直靠教鋼琴的收人,勉強維持著一家子的生計。

董竹君出獄後提起這段過往,總是心有餘悸。這以後,她又各種籌錢開了一家出租黃包車的「飛鷹公司」,可惜最後因種種原因,這個公司也以慘淡收尾了。
這期間,董竹君母親、父親相繼病逝,在如此大難面前,她還要艱難維持一家人生計。董竹君沒有時間悲傷,她知道:悲傷和眼淚從來不屬於真正受苦難的人,他們沒有資格悲痛。
這一年,已經到了1934年,與丈夫定下的五年之約也到期了。當夏之時看到一個如此落魄的董竹君時,他心裡很有些激動,他猜想,這下她總該跟自己回去了吧。可讓他沒有想到的是,董竹君竟半分猶豫都未有地對他說:離婚,堅決離婚。
只是,在離婚時,董竹君破天荒地提出了兩個要求:
一是讓他兌現對四個孩子的撫養費;二是萬一她有個三長兩短, 希望他能供養女兒讀完大學。

從董竹君向丈夫提的要求便可看出,這段時間遭逢的苦難已讓她變得越發沒有安全感了。實際上,這時期的她身體也已因操勞和精神折磨而開始變得不樂觀。也正因此,她才會提到萬一她有「三長兩短」。
但即便如此,董竹君對未來也依舊有著期許,她總相信「天無絕人之路」。
果然,就在董竹君覺得天黑黑的當口,一個叫李嵩高的人出現了。這個人最初出現是在父親病逝前,他本不認識董竹君,但因聽聞過她的經歷而對她敬佩有加。思來想去後,他想把去日本買槍的款子,共2000元借給董竹君做生意。
面對突然送錢上門的男子,董竹君猶豫了。雖然李嵩高反覆強調他只是為她家人的生活考慮,可董竹君總覺得有哪裡不對。
危和機從來並存,思量再三後,董竹君決定一試。隨後,她拿著李嵩高給的資金,開始籌劃再次創業。這一次,董竹君選擇了開飯店。
經過一段時間的周密籌劃後,董竹君最終尋找到了一個房租便宜,又能鬧中取靜、位於中心區的店面房子作為餐館的選址。
很快,這家名叫錦江小餐川菜館面市後,便因特色夠,菜式多而受到歡迎。
說到錦江小餐的成功不得不提到董竹君的別出心裁,她在設計餐廳上非常用心:從碗碟、電燈、椅子、金魚缸、通道的字畫到各式的布置,她都經過仔細反覆的推敲,她這樣用心的結果是,整個錦江的格調都分外雅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