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入園,幼師如何分類指導幼兒適應新環境?轉給幼師

2020-09-22     逄艷姬     反饋

新生入園是幼兒園一項重要的工作。

當孩子踏入幼兒園後,陌生的環境,陌生的人,會讓他們產生不安,幼兒對父母或照看者有著強烈的依戀感,與父母或照看者分離會使他們產生「分離焦慮」,出現情緒波動,哭鬧不安,亂發脾氣,或者悶悶不樂,不願與老師、小朋友交往等現象,個別幼兒甚至幾個月下來,情緒都難以穩定。

為了讓幼兒儘快適應集體生活,幫助幼兒緩解適應難是不可忽視的重要環節。

/www/bananadaily.net/web/images/image/2044/20445269.avif

幼兒面對新環境的幾種表現:

1、跟隨型

有的幼兒來到幼兒園就喜歡跟著第一個接他的老師,很類似於心理學中的印刻現象。這其實是一種依戀轉移,但如果這個老師不在,她就會哭鬧,情緒激動。

2、茫然型

這種類型的幼兒常常表現出一臉茫然,不知道玩什麼看什麼,不愛講話,坐著不動,接著會突然哭兩聲,然後又這邊看看那邊瞧瞧。

3、暴躁型

這一類型的幼兒表現特徵是哭聲尖銳、連哭帶打,非常激烈,拉開門向外跑,或者跺腳、打滾、甚至摔打東西。這樣的幼兒一般個性比較強,在家裡呆的時間比較多,或者平常只有少數人照顧她,比如全是媽媽或者奶奶一人帶大的,接觸外界比較少。

/www/bananadaily.net/web/images/image/2044/20445270.avif

4、沉默型

這一類型的幼兒很沉默,不哭不鬧,有些老師就以為她適應好,其實這是另一種適應困難的特徵。她不參加任何活動,總是徘徊在集體之外。

5、粘人型

這一類型的幼兒多為女孩,特別喜歡纏人。

6、嘟噥型

這一類型的幼兒不一定哭,但是嘴巴里卻嘟噥個不停,重複最多的語言是「老師,媽媽什麼時候來接我啊,快來了吧。」這類幼兒期待著早點見到父母,但又不確定父母什麼時候會來接他。

/www/bananadaily.net/web/images/image/2044/20445271.avif

幼師如何應對上述類型幼兒?

面對跟隨型、粘人型、茫然型的幼兒

幼師們需要多觀察孩子的心裡活動,如允許她跟著自己、陪著她,慢慢過渡到,你坐這兒等一會,我坐在不遠處陪著你,再到教師藉故暫時離開。或者轉移注意力,老師要不斷給他新的刺激,讓他不斷有事情可做。比如,讓他去看看書、玩玩玩具、整理積木,做點力所能及的事情。當孩子總是嘟噥「媽媽什麼時候來啊」一定要明確告訴他:「媽媽一定會來接」「媽媽下班就會來的。」同時多一些身體接觸,能帶給孩子安全感。

面對暴躁型的幼兒

換個角度說,哭鬧也是宣洩內心緊張情緒的方法,等哭鬧程度弱下來,教師再進行交流,不用直接教育幼兒說「哭不是好孩子」,可直接帶幼兒去玩玩具、看看書。當所有的語言和動作都無濟於事時,教師要讓他自己發泄和冷靜,教師的過度關注和家長過度滿足,只會讓幼兒把哭鬧作為達到目的的砝碼。

面對沉默型的幼兒

對於這樣的孩子,就要多引導,旁敲側擊,帶動他從旁觀者變為參與者。

/www/bananadaily.net/web/images/image/2044/20445272.avif

這四件事幼師千萬別做!

一、關門關窗

通常情況下,在幼兒入園的第一天,老師接到孩子後,會將教師的門窗都關上,甚至有些老師還會把窗簾拉上。這是因為孩子不熟悉幼兒園的環境,老師擔心孩子走丟。

但是,不知道老師有沒有發現,當教室的門被關上時,孩子的哭聲會特別大。在三四歲的幼兒看來,關上門,就意味著爸媽進不來了,自己「被關起來了」、「很可怕」。

應對措施:

1、幼兒教師不要把活動室的門都關起來,可留一小扇門開著,讓配班老師多留意這扇門,防止孩子溜走。

2、幼兒園的大門一定要關好,各班級教師密切配合,注意觀察園內孩子情況。這樣,孩子生活的小空間開放,大空間封閉,既不給幼兒造成壓迫感,又不會造成安全隱患。

3、可以讓孩子帶一件喜愛的玩具來幼兒園。對於在陌生環境中的孩子來說,一件熟悉的物品可成為他們依戀的對象,緩解分離焦慮。

/www/bananadaily.net/web/images/image/2044/20445273.avif

二、忽視孩子

俗話說的好,會哭的孩子有糖吃。老師的目光往往是集中在哭鬧的孩子身上的,那些不哭不鬧不惹事的孩子,基本上很難得到關注,而這些孩子因為無所事事,或得不到老師的關注,反而會在今後的入園中哭鬧起來。

應對措施:

1、幼師們在照顧孩子的時候要分工合作,既有人照顧哭鬧的孩子,又要有人關注不哭的孩子,組織他們進行活動。

2、準備足夠的玩具和材料,給不哭鬧的孩子玩耍操作,讓他們有事情做。面對哭鬧的孩子,老師可以開展一些豐富有趣的活動,或孩子感興趣的遊戲,轉移他們的注意力。

1/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