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信念出發,也是一種幸福。
當人快到了30歲時,愈發覺得家人很重要,曾經的磕磕絆絆,到如今想起來也很溫馨。
也許咱到了40歲時,看著身邊兩隻已入遲暮之年的橘子,感慨萬千或許談不上,更加珍惜倒是肯定的。

能讓小動物陪您走過風風雨雨,也是一種幸福。可在小動物脆弱時不離不棄,須得帶著信念。
「你好,你的狗狗癱瘓是因為得了破傷風,需要你過來一下。」「癱瘓嗎?我不要了。」

一場看似輕描淡寫的對話,決定了一隻狗狗的一生;
一位沒有堅持下來的寵主,也許會愧疚一會兒;
而一個堅定勇敢有愛心的信念,讓一位平凡的女子得到了從未擁有過的美滿。
兔子,多麼歡快的名字,用在這只剛剛逃脫大難的狗狗身上,卻顯得那麼合適,因為……3個多月前的兔子,兩隻耳朵直直地豎起,整個身子像個木偶一樣沒有活力。

這是一隻狗狗如何在女子的幫助下成功恢復的故事,這是一個用信念換來奇跡的美好例子,沒人能預料一個生命的未知前途,卻能讓一個生命在安全的軌跡上踏上前途。
4月15號,湯普森醫生所在的醫院迎來了一位僵硬的「病人」,它面帶笑容,兩隻耳朵高高豎起,四肢像木棒一樣不得彎曲,只有眼珠子在滴溜溜地轉。

可憐用在兔子身上似乎不禮貌,它的到來讓大家想笑,可又因為狗主人在旁,只得憋住。
猶如隨手丟棄一件舊物,猶豫而來的主人,把兔子放在桌上後,就匆匆而去了。

僵硬的身子掩飾不了兔子眼中的不舍,微微顫抖的小腿和那盡力想要張開的小嘴,是它「送別」主人的最後一絲努力。
轉身即是離別,重逢不知時日,留下一串記憶,不如眼淚落得真實。

很直白的一場拋棄,讓本是旁觀者的湯普森女士入局,她不可能像同事所說的那樣把兔子送去收容所,沒有原因,就是不可能。
第一次對話時,湯普森帶著疑惑和期盼,從兔子的病情來看,它已經病了有一段時日了,到頭來還是主人先放棄了——這次對話失敗了,主人直說不要兔子了。
第二次對話時,已是當天晚上,看著口吐白沫的兔子,湯普森帶著猶豫和不忍,她終究拒絕了把兔子送走——這次對話依然失敗,主人把兔子轉讓給了她,順帶著數千美元劃入她的帳戶,從此她成了兔子的主人。

當一件事下定決心後,所有的雜念也就難不住一個有著堅定信念的人。若還有雜念,那隻說明先前的信念是自欺欺人罷了。
動彈不得的兔子一點都沒有狗狗該有的樣子,如果沒有人管它,它就會以同樣的姿勢永遠地躺下去。

吃飯需要有人撬開它的嘴,上廁所需要有人給它洗屁屁,就連睡覺也需要有人用布遮住它的眼睛,因為它連閉眼都很吃力。
兔子就是「木偶」,需要湯普森來「提線」,若它只是在生活上稍有麻煩,那湯普森不會太累。
可它的身體太差了,也許今天是心率異常,到了明天就變成了腹瀉,後天卻靜脈破裂。
正如湯普森的自我調侃:「每天都在給它換治療計畫,24小時不離身,若有人發加班工資的話,我一定是當月的頭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