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父母「最寒心」又無法逃脫的命運是:一邊養你長大,一邊被你嫌棄

2021-10-02     司馬懿     反饋

05

當我看到這些事情的時候,我的心裡在想一個問題。

為什麼這麼多人,只知道在父母這裡得到一些什麼,而從來沒有想過付出呢?

我想是因為這個社會病了,很多人都得了一種叫「無良症」的疾病。

據說,世界上有4%的人是無良症患者。

科學研究顯示,這些人的大腦對情緒性字眼兒和非情緒行字眼兒的反應幾乎一樣。

也就是說,這些人不僅是缺少良知,而且情感麻木,無法和別人共情。

這種麻木和冷漠,在對待自己的父母時表現得更為強烈。

我和孩子讀過一個繪本《感恩樹》,讀著讀著,兩個孩子都哭了:

從前有一棵樹,他愛著一個男孩。這個男孩每天到他樹下玩耍,採摘樹葉、吃樹上的蘋果,和大樹一起捉迷藏。有時候還在樹蔭下睡覺。

大樹很快樂,男孩也很快樂。

但是後來,大樹長大了,他不怎麼回來了,也不再和他捉迷藏了,大樹感到很孤單。

有一次,他回來了。但他不開心。大樹說:「孩子,我好想念你呀,抓著我的樹枝蕩鞦韆,在我樹蔭下睡覺吧。」

男孩說:「我不想再爬樹,也不想捉迷藏了,給我一些錢吧。」

大樹讓孩子拿了樹上的很多蘋果去賣錢。

後來,孩子又來了幾次,但每次都是想著從大樹這裡得到一些什麼。最後大樹只剩下一個孤零零的樹墩了,什麼也給不了孩子了。

直到有一天,男孩老了,再次來到大樹身邊,大樹說:「我已經沒有東西可以給你了,我的蘋果沒了,樹枝沒了,樹幹也沒了。我真希望能給你些什麼,可是我什麼也沒有,我只剩下一塊老樹墩,我很抱歉……」

讀完這個故事,孩子問我:「媽媽,每一個人都會老嗎?」

「是的,每一個人都會老的。」

「媽媽,你不會老,我要你一直這麼漂亮。」

我不說話,笑眯眯地看著她,穿過二十幾年的光陰,我那時候也問過媽媽這樣的問題。

06

中央電視臺的一則公益廣告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桌子豐盛的飯菜,一陣突然響起的電話鈴聲,老人拿起電話,熱熱鬧鬧的電話那頭,子女們以各種理由宣告「今天不回家」。老人臉上的表情慢慢從希望變為失望,放下電話,發出一聲無奈的歎息:「都忙,忙,忙點好啊!」

夜深人靜時,電視已剩一片雪花,老人拉緊身上的毛毯禦寒,寬大的沙發越發顯出她身影的孤單與瘦小。這時,一個深沉的畫外音提醒著天下兒女們:「別讓你的父母感到孤獨,常回家看看。」

每一個人都將在時光中老去,當父母越來越老的時候,我們也在變老。

每一個老人的今天,就是我們的明天。

你如何對待老人,你的孩子就如何對待你。

對父母最好的愛,不是給他多少錢,買多少東西,而是陪伴。

讓父母老有所依,這個依,不僅僅是物質上的,而更多的是精神上的。

讓父母最寒心的是:一邊養你長大,一邊被你嫌棄。

07

對付母親這種生物,我們人類好像都有一種迫不及待要擺脫的感覺。

好煩,不要來接近我,有什麼事我會主動找你的,我已經長大了,不要把我當3歲小孩來看。

對付小孩這種生物,不管什麼樣的母親,只要是個母親,無論什麼時候,都會用兩隻眼睛鎖定小孩:

我想知道關於你的一切,吃了什麼,幾點睡的,生長發育情況怎麼樣,健康狀況怎麼樣。蝸牛就不用跟我分享了,我不關心,我只關心你!

我一個人在家住的第4天,我媽更新了菜譜,接著,她問我:「回家吃嗎?給你做點兒鹵牛肉?沒時間回來的話,我叫你爸送過去,好嗎?」

有人說,做了父母後,擔心就成了一輩子的功課。

他沒告訴我們,隨著孩子慢慢長大,被嫌棄將是父母一生的命運。

上一頁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