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是宇宙中第一個文明嗎?有關外星人的四個科學理論告訴你真相

2022-05-27     大寶貝     反饋

這種球狀殼體裝置就叫戴森球,戴森球不但可以進行核聚變能量轉換,還可以在上面建設安裝人類居住的生活設施,未來的人類都將生活在戴森球上。

這是一個無法想像的浩大工程,經過計算,需要拆解掉太陽系所有行星和大大小小的天體都不夠,還需要將太陽系最多的氫和氦元素通過核聚變變成重金屬,才勉強能夠建成一個約20厘米厚,每平方公尺約600千克的殼體。

戴森球理論得到許多科學家的青睞,紛紛加入研究,發展延伸出許多種類的戴森球方案,主要有戴森殼、戴森雲、戴森泡、戴森網等等。這些方式都是包裹太陽,但包裹的方式不一樣,有的是密閉全包裹,有的是有縫隙的包裹。

戴森殼實際上就是前面說的主流戴森球,這種戴森球很難抵抗重力和旋轉速度的拉扯力,戴森雲則可以解決這個問題。所謂戴森雲就是建造巨大數目環繞太陽的獨立結構,每個結構由太陽能收集衛星和空間定居點組成,這些裝置會有很多,就像環繞地球的白雲一樣環繞著太陽。

這類結構的優勢是尺寸不固定,結構方式選擇性強,可以在一個很長時間段逐個建設,最終形成環繞太陽的戴森雲,而能量聚集傳輸則採用無線方式。戴森雲的劣勢是復雜的軌道模式可能會相互影響,增加了不穩定性和相互阻擋日光的日蝕現象,影響效率,且不能完全收集太陽能量。

戴森泡的設想類似於戴森雲,也是由許多獨立結構組成,同樣可以分步長期建設。與戴森雲不同的是採用巨大的太陽帆來收集太陽呢,太陽帆可以依靠接受太陽光壓來抵消太陽重力拉力,分布在太陽路徑的不同距離,太陽帆上牽掛著太陽能收集衛星,相互獨立且靜靜不動的收集太陽呢。

這個技術的難點是光帆的密度要求達到每平方公尺0.78克,而現在人類只能做到每平方公尺3克。這項技術的優勢是消耗的材料極少,整個包裹太陽的戴森泡總質量約需2.17*10^20千克,只要拆解一顆直徑560千米的小行星智神星就夠了。

戴森球理論雖然只是一個思想實驗,但許多科學家相信很可能是人類文明升級到二等時的必然途徑,而且有不少科學家對此作了論證,認為在未來100年就有可能要走這條路,而且是可行的。

戴森球理論還成為了科學界尋找外星人的一個依據。因為如果戴森球必然會導致恆星光芒大大下降,只要找到這種恆星,就可以證明宇宙中存在高等級文明。因此,從上世紀中葉開始,人們就利用射電望遠鏡掃描了成百上千萬顆恆星,企圖尋找銀河系戴森球存在的證據,

曾經有幾次驚喜發現,科學家認為找到了疑似戴森球的現象,但後來都被否定了,到現在還沒有找到戴森球確切存在的證據。

卡爾達舍夫等級

卡爾達舍夫等級是指前蘇聯天文學家尼古拉·卡爾達舍夫在1964年創立的一個理論,這個理論設想將宇宙文明分為三等,即一等文明為母星文明,二等文明為恆星文明,三等文明為星系文明。

文明等級的衡量度標是能量的消耗量,而且主要是指用於星際通訊或星際活動消耗的能量。卡爾達舍夫認為,根據不同文明所在的行星以及行星系統、星系不一樣,其文明等級的能量消耗標準也不一樣,以各自的實際狀況確定。

以地球人類文明為例,一等文明說的母星文明,就是指地球文明,達到這個等級的文明就能夠完全掌控地球的一切資源和能源,應對地球上一切災害;活動范圍在太陽系以內,可達地球附近星球;能量消耗量達到太陽輻射到地球的全部能量,即太陽總輻射量的22億分之一,約為1.75*10^17焦耳/秒。

二等文明說的恆星文明,是指太陽文明,達到這個等級的文明就能夠完全掌控太陽和太陽系的一切資源和能源,應對來自太陽系的一切災害;活動范圍可達太陽系每個角落以及周邊附近的恆星系統;能量消耗達到太陽的總輻射量,約為3.86*10^26焦耳/秒。

三等文明說的星系文明,是指銀河系文明,達到這個等級的文明就能夠完全掌控銀河系的一切資源和能量,可以應對來自星系的一切災害;這時的人類除了意識消散和宇宙大爆炸,幾乎成了不死之身,活動范圍可達星系團甚至更廣泛的星際空間;能量消耗達到銀河系的總輻射量,約為4*10^37焦耳/秒。

一些科學家經過對目前人類能源使用量的計算和分析,認為目前人類文明還只達到0.73等,要達到一等文明,能量利用還需要增加數千倍,需要200年的努力;要達到二等文明,能量利用還需要增加成千上萬億倍,還需要奮斗5000年。

這也是要實現二等文明必須建設戴森球的原因,除此之外任何能源都無法滿足這種需求。

三等文明被認為是神級文明,現在的人類完全無法想像,因此需要多久也無法知道。有科學家預測可能要億年以上,甚至更長的持續努力。要實現高等級文明的前提條件是,科技文明能夠持續足夠長的時間,不會被各種災害所毀滅。

科技文明是一把雙刃劍,既可以增強人類抵禦災害的能力,也可能成為反人類團伙毀滅人類的武器。但總體上來說,人類文明等級越高,被災害毀滅的可能性就越小,長期延續的機率就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