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12個月大腦發育訓練
艾瑪,安靜地美男子還沒看夠呢,剁了尾巴的猴就猝不及防的出場了,一刻都不消停有木有啊?不過,這個時候老媽子們才正式升級為真正意義上的「陪玩」了。怎麼玩可以更聰明呢?
選擇適合的玩具
適合的玩具,要安全,但不需要太貴,儘管妳已經迫不及待的剁手了,但是這個時期的孩子還是沒有明確的玩具概念,對他來說,家裡的普通用品甚至比玩具更好玩。多給孩子關注比多給玩具更重要。
當然,說什麼也擋不住老媽子們想要剁手的心,好像不給寶寶買點玩具都對不起自己這個當媽的。
本階段推薦玩具:寶寶積木和各種柔軟玩具,鍛煉手眼協調能力、培養精細動作。
很多寶媽囤貨多了就會在轉轉APP平台轉賣,這上面的商品都是全新沒有拆封的,價格比較實惠,而且在轉轉每條信息都經過人工審核後才發布到平台;每筆交易都將受到平台保護,驗貨後才會打給賣家,可以放心選購。
注意培養認知發育
繼續享受之前每天的地板時光吧。
跟孩子玩捉迷藏或拍手游戲,刺激孩子的記憶能力。
帶孩子認識其他孩子和家長。
教孩子通過擺手錶示「再見」,點頭「YES」搖頭「NO」。
這個時候跟寶寶說話多用正常語言,不要用兒語,不要用小蘋蘋、小蛋蛋、吃飯飯之類的疊字,直接跟孩子說蘋果、雞蛋、吃飯。
如果孩子看起來對語音沒有反應或者發音和詞語沒有增加,請兒科醫生檢查一下。
這個時候的繪本就豐富了許多,很大一部分孩子都會在這個階段愛上閱讀。
4、1-2歲刺激大腦發育
如果說1歲之前是「基礎技能培訓」階段,那麼1-2歲就是「打怪升級」階段。
遊戲已經是孩子生活的主旋律,如何在遊戲中訓練大腦發育,就要動動腦筋啦。
繼續提供合適的環境培養安全感
1歲以後,很多孩子的分離焦慮開始顯現,家長要繼續給孩子連續不斷的、溫暖的、身體上的接觸,讓孩子感受到妳的愛。
留意孩子的情緒變化,當他高興或者低落,需要回應時,不妨反應大一些:
「哦,寶寶有點不開心,讓媽媽抱抱妳好嗎?」
「哇,寶貝這麼高興,妳一定很喜歡這裡吧!」
這樣能讓孩子感受到被關愛,也能讓孩子認識自己的情緒,比如高興、害怕等,幫助孩子學習用語言表達出來。
語言和認知能力是重點
寶寶已經開始有意識地學說話了,所以要像跟成年人聊天那樣跟孩子聊天,說話盡量慢一些,給他足夠的反應時間。
不要用「嗯啊」之類的語氣回答孩子,相反,妳要盡可能多說,以拓寬孩子的詞彙量。
告訴孩子日常生活中一些物品和活動的名字,培養他的詞彙聯想能力。
每天堅持給孩子讀書,鼓勵孩子用手觸碰並指出書中物體(人物)的名字,給孩子讀一些有節奏的故事和兒歌。
幫助孩子用語言描述自己的心情,比如:高興、開心、害怕等。
用簡單的語言給孩子解釋安全問題:比如孩子感到火爐熱/燙時,可以告訴他熱物體的含義和危險性。
聆聽並且回答孩子的問題,同時詢問孩子一些問題,有時候可以鼓勵孩子自己做決定。
5、2-3歲刺激大腦發育
哦,恭喜妳,一路闖關打怪,終於迎來了階段性大BOSS——trouble2。
2歲是一個極其重要的年齡段,在孩子的人生和大腦發育過程中意義重大。這個時期,孩子身體方面的成長有所減慢,但大腦和智力將全速發育。
所以在這個至關重要的階段,媽媽們還要繼續努力。
但是此時叛逆的熊孩子顯然已經不那麼好對付了,陪玩都變成一項艱難的挑戰。怎麼帶才能更聰明呢?
延續1-2歲的陪伴要點
比如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2歲孩子的自信心和安全感越足,他表現得就越獨立。
提供安全的環境,比如每天都要在地上陪他玩會兒;跟他進行足夠多的日常交流,鼓勵他表達,回應他的情緒。
讓藝術細胞裂變吧
這個階段可以引進一些樂器,比如,玩具電子琴、小鼓、小喇叭,音樂技能會影響孩子的數學技能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此外還可以給孩子播放舒緩、有趣的音樂。
這一年還應該發展的一個重要技能是「畫畫」,遞給他一支蠟筆看看會發生什麼?儘管拿筆的姿勢不夠標準,但卻可以給他足夠的控制力來創作人生第一幅藝術作品。
當然畫面只可能是橫七豎八的直線和類似圓形的曲線。但是知道這多了不起麼?創作衝動就是這樣爆發噠。
控制電視時間
如果說兩歲以前的孩子還能做到不看電視,那麼兩歲之後的孩子完全禁止電視並不現實。但是一定要控制時間,拒絕暴力卡通,經常與孩子討論他看的電視節目,不要把電視作為哄孩子的工具。
讓寶寶更多的接觸繪本
如果合理引導,這個時期的寶寶應該都是學霸級的了,每天都會讓媽媽講無數個繪本,一本重復無遍,需要囑咐的就是,盡量擴展孩子的繪本范圍,陪讀一定要有耐心,等到能自主閱讀就解放了。
妳還需要做的是:
每天讓孩子在合適的時候做出一些選擇:想吃米飯還是吃餅?想穿黃色的小內褲還是藍色的?
鼓勵他獨立搭積木,同時增加難度,幫助提高創造力。
給孩子安排一些離開家的社交經歷,比如去遊樂場,早教班與其他孩子玩耍和交流。
經常性的指出孩子良好的行為,比如寶寶自己吃的真香;寶寶剛才穿衣服穿的真好;我喜歡妳們兩個小朋友一起玩耍。
給孩子立規矩,並堅持。
2-3歲的孩子已經開始學習控制脾氣,但是依舊會用一些身體行為來發脾氣、為所欲為,比如猛推、爭吵、大哭。
他們只是無法控制自己,無論孩子的行為是否有意識,都是為了探測自己的底線以及妳的底線。而及早立規矩就是表明妳的底線。
更多爸媽育兒、生產前後相關知識,請多多關注粉絲團「爸媽大補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