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歲蔡瀾:家財散盡,已交代後事

2024-06-11     玉兒     反饋

被譽為食神的蔡瀾入行之初,從事的其實是電影工作。

1959年,18歲的蔡瀾遠赴日本留學,在日本大學藝術學部讀電影科編導系。

他對於電影的喜愛源於家庭環境,父親是新加坡的詩人、書法家,後任職於邵氏電影公司,母親是當地學校校長。

兒時的蔡瀾在父母的耳濡目染下,對電影產生了興趣,自14歲在報紙上發表影評起,他似乎就開始了一個享樂主義的人生。

稿費總是被蔡瀾拿來吃喝,揮霍一空,電影與吃喝兩大愛好就此伴隨了他的一生。

蔡瀾一家人,後排中間為蔡瀾

讀大學時,半工半讀的他在邵氏電影公司兼職,擔任邵氏駐日本分區經理。

由於蔡瀾父親曾在邵氏工作的緣故,邵逸夫與蔡瀾一家非常熟絡,他稱自己是看著蔡瀾長大的。

邵逸夫很欣賞這個很有想法的年輕人,對他委以重任,這讓蔡瀾開始在香港電影圈嶄露頭角。

後來,每每念及邵逸夫,蔡瀾都稱他是對自己影響至深的人。

年輕時的蔡瀾

香港電影的黃金時代,叫好又賣座。

1963年,蔡瀾到香港後,長期任職邵氏、嘉禾等東南亞最大製片廠的電影監製,見證過成龍主演的所有商業娛樂片,《霹靂火》《重案組》《福星高照》等。

看起來名利雙收,他卻沒那麼快樂。

「我只是趕上電影最容易賣的時候,但是作為一個有抱負的電影人,其實那是挺痛苦的。」

蔡瀾與成龍

蔡瀾一直想拍一部有質感的人文電影,儘管公司已經拍了很多賺錢的商業娛樂電影,也堅決不要拍一部不賺錢的好電影。

對此,蔡瀾很失落,覺得對不起自己,但是也理解電影不是個人的事情,要對老闆有良心。

他說:「王家衛的電影,有多少個人死在你腳下,有多少老闆虧本,有多少人支持你才會成為王家衛作品。」

蔡瀾知道在自己的價值觀里,一個人有太強烈的個人主義,就不要拍電影。

90年代末期,香港電影逐漸沒落。

不走尋常路的蔡瀾並沒有去拍當時香港流行的武打喜劇片,反而拍了很多小眾影片,其中不乏大尺度的風月片,譬如《聊齋艷譚》《不扣鈕的女孩》《愛的精靈》等。

幾乎每一部都獲得了成功的票房,但有人稱拍情色電影是蔡瀾的人生污點。

對此,他本人回應:「我帶給觀眾歡樂,沒有壞,無傷大雅,這是我生存的過程,沒有什麼好羞恥的。」

充滿人文情懷又熱愛電影的蔡瀾,深知商業浪潮是無法迴避的。

於是,他離開了電影行業。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是香港流行文化的黃金時期。

樂壇、電影領域才人輩出:張國榮、梅艷芳、周星馳、梁朝偉、劉德華、周潤發、徐克……

香港電影圈更是美女如云:林青霞、張曼玉、關之琳、周海媚、王祖賢、邱淑貞……

由左到右:張國榮、關之琳、蔡瀾

在此期間,也出現了以才氣過人著稱的文人:金庸、黃霑、倪匡與蔡瀾,他們被並稱為「香港四大才子」。

四人分別在武俠、音樂、科幻與電影界各有建樹,也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由左到右:蔡瀾、黃霑、倪匡

最早研究金庸小說的是倪匡;倪匡的兒子倪震認黃霑做乾爸;黃霑求婚林燕妮時是金庸做的見證人;金庸最中意和蔡瀾一起旅行、喝酒、抽煙聊天;蔡瀾覺得金庸最厲害;黃霑稱蔡瀾是最值得信任的朋友。

蔡瀾反對「四大才子」的說法,因為金庸在他的內心,是大師般的人物。

大炮仙 • 8K次觀看
娛樂版 • 620次觀看
娛樂版 • 450次觀看
娛樂版 • 360次觀看
娛樂版 • 710次觀看
娛樂版 • 1K次觀看
娛樂版 • 720次觀看
娛樂版 • 250次觀看
大炮仙 • 210次觀看
大炮仙 • 180次觀看
劉奇奇 • 540次觀看
大炮仙 • 180次觀看
大炮仙 • 130次觀看
娛樂版 • 800次觀看
娛樂版 • 2K次觀看
大炮仙 • 180次觀看
娛樂版 • 650次觀看
娛樂版 • 450次觀看
娛樂版 • 390次觀看
娛樂版 • 350次觀看
娛樂版 • 1K次觀看
娛樂版 • 640次觀看
娛樂版 • 2K次觀看
娛樂版 • 610次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