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時間,各種聲音都有。
支持的人覺得這是在完成遺願、轉移悲傷,可以理解。
但質疑的聲音明顯更多。
大部分網友都覺得這安排不合人之常情,讓人心裡不踏實。
ADVERTISEMENT

楊淙為岳父岳母好心安排的旅遊,卻掀起巨大波瀾。
而這也早已不是他第一次引發爭議。

悲傷樣子各不同
時間往前倒一點,回到4月20日那天。
奇娜遠在阿根廷的父母和大兒子終於克服重重困難,飛越半個地球來到中國。

楊淙在機場見到岳母后,情緒立馬就繃不住了。
當場就跪了下來,哭著表示對不起,沒能照顧好奇娜。
那一幕,看地網友都格外心酸。
男人對妻子、對家庭的自責和痛苦全在裡面。
但更讓人動容的,是奇娜父母的反應。

明明他們才是最傷心的人,女兒在異國他鄉突然離世。
兩位老人第一次來中國竟然是為了參加女兒的葬禮。
但他們看到女婿跪下,卻沒有絲毫責備。
反而趕緊把對方拉起來,緊緊抱著他,輕輕拍背安慰他。
這份超越悲痛的寬容和理解,讓網友更加感動。

葬禮上,所有人都哭得不能自已。
尤其是楊淙,一度哽咽到無法言語。
但網友卻對此並不買單。

奇娜去世後,網友將她的帳號扒了個趕緊。
她很早就提過自己身體虛弱,時不時就會頭暈眼花。
但作為丈夫的楊淙,似乎並不在意。
所以才會導致最後的悲劇。

關於帳號,楊淙表示「永遠屬於奇娜」。
但事實卻是,他拿著妻子的帳號發視訊、直播帶貨。
所以被網友質疑「利用亡妻炒作牟利」。
尤其帶著岳父岳母遊覽中國的行為,更是引發爭議。

奇娜去世的悲劇中,楊淙面臨著多方爭議。
但網友在評判時也應該多一些理性思考。
畢竟失去摯愛之人的痛苦外人難以完全體會。
網絡上的片面之詞也未必能還原事情全貌。

悲傷並非只有痛哭流涕一種表達方式。
每個人承受和消化痛苦的方式不一樣,外人看到的往往只是表面。
就像奇娜的父母,強忍著身體不適和悲傷,堅持要送女兒最後一程。
他們內心承受的痛苦,遠比我們看到的要多。

而楊淙決定帶岳父母旅遊,聲稱是完成奇娜遺願。
這背後也確實有著奇娜和中國這片土地長達19年的深厚情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