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聽到小莉這番話,嫂子自然是氣得不行,她怒氣沖沖地扔下一句「你結婚這幾年就回來三趟,在娘家做一點事就感覺自己有多大的功勞一樣!你沒想過,你不在時,我和你哥也照顧了爸媽?你既然覺得自己那麼牛、那麼孝順,那就把爸媽帶到身邊啊!和我較勁兒算什麼能耐」,之後,她拿著魚、孩子也沒拽上,就回了自己家。
嫂子走後,哥哥和父親倒沒說啥,可母親從裡屋走出來把小莉吵了一頓。
她稱,小莉想孝順爹娘就自己好好的做,別總是和嫂子比,本來都乾了幾天了,就繼續悶著頭做唄,非要在大周末的,把一家人搞得都沒了心情。
「你一個嫁出去的外人,多什麼事!以後你要是回來,再這樣挑撥家裡的事,那就別回來了!你哥嫂要不是有倆孩子纏著,至於分不開身嗎?你說,你非碎嘴子,多說那些幹啥!凈讓我們一家不痛快嗎!」
聽母親的指責,小莉瞬間更委屈了:自己拿錯了!她本就是看不得父母那麼為哥嫂操心,哥嫂卻一點也不懂得回饋父母,所以才不滿嫂子的;再者,她回來幾天了,嫂子沒給母親做過一頓飯不說,反而還使喚她這個做小姑子的做這做那,她憑啥要聽?母親不敢指責嫂子,難道連哥哥都不捨得說嗎?
見小莉一臉不服氣,母親指著她說了句「你回你家去吧!我們用不起你!都嫁出去的人了,還要伸手管娘家的事」,之後,就把她往門外推。
真是覺得自己出力還不討好,精心伺候了母親十來天,就因和嫂子拌了嘴,瞬間就跟娘家的罪人一樣,小莉覺得著實憋屈,她甩掉圍裙,把手快速地洗了乾淨,之後,收拾了自己的東西,一聲不吭地拉著行李箱就走了。
「真是女人結了婚,娘家就不再是家了!你在父母那裡就跟不再是女兒了一樣!用到你時,想到了你;用完你了,又覺得你多餘了!我真是不知道我錯哪了?難道嫁了出去,再回到娘家,就該被所有人使喚嗎?我算是記住這次教訓了,以後我再上趕著,我就是個狗!」小莉忿忿不平地說。
我笑著勸小莉,她真沒必要這麼憤怒,她母親或許只是一時氣話而已,更何況,她做得的確有些不對。
不管她對嫂嫂有什麼不滿,只要她的哥哥沒有開口說什麼,或者是沒有提離婚,那麼,她一個做小姑子的還真的不能當面去吵、去指責嫂嫂,即便是她父母對她嫂嫂有什麼意見,都不見得敢當面說呢,何況是她?
再者,你心疼你的父母,願意為父母出錢出力,那畢竟是你的親父母,是你應該做的,可你的父母又不是你嫂嫂的父母,人家就是不心疼、不願意付出,你能怎麼地?因為不是人家的親生父母,人家就算不管,心裡也不會有什麼愧疚,但是,是你自己的父母,你不做些什麼、不盡些孝心,心裡肯定會過意不去,既如此,那你就做好自己的本分不就好了?非和別人比較什麼呢?明明做了那麼多,結果就因為沒能管住自己的嘴,而「功虧一簣」,虧不虧?
本來照顧母親,加上在家做點飯、干點家務,讓父母心裡都開開心心的,讓哥嫂也看到你回來一趟沒少幹活、做事,對你刮目相看,覺得你長大了、懂事了,但這一吵架,嫂嫂怨上、氣上你了,哥哥不知心裡咋想你,父母呢,更是左右為難。
何必呢?

真的,有兄弟的女人,回了娘家,一定要時刻記得這六個字:多做,少說,嘴甜。
多幫母親做做飯,做做家務,幫父親多干點活兒;少打聽娘家的事,也少干涉娘家的事,不管父母向你抱怨什麼,都只安慰父母,少說閒話,還有,不管看不看得慣嫂子/弟媳,都少去、或不去評論、指責;嘴甜一點,夸父母夸哥嫂,多說些好話,謝謝嫂子/弟媳照顧了父母,多讚美讚美侄子/女,不要衝在最前面去管教、說道侄子/女。
嫁了人的女人,回了娘家就只是住幾天而已,也不能一直待在娘家,你回去的目的是讓父母開心,而不是讓父母傷心、難過的。你若惹了嫂子/弟媳不快,或者說發泄了自己心裡的怨氣是痛快了,但你走之後,父母和嫂子/弟媳的關係會不會受到影響?或者是父母和你兄弟的關係會不會受到影響?
你在娘家待一段時間、拍拍屁股就走了,可你的父母又不能跟著你走,他們可是要長期和你的哥嫂相處的呀!甚至某些事還得要看你哥嫂的臉色。
畢竟,自古以來,父母都是指著兒子過日子的,很少有父母,明明有兒子,卻非要去女兒家過。
對女人來說,你嫁了出去,就是娘家的客人,就要擺正自己的心態,就不能像未婚時那麼任性,你的父母和你的哥嫂/弟弟、弟媳才是一家人,人家一家人該吵吵、該鬧鬧,過後還會好好過,但一旦有了你的干涉,那麼,就變了味道。
所以,有兄弟的女人,既然回了娘家,願意給父母盡點孝心,那就好好做自己的本分,別想那麼多、也別管那麼多,就算是累,也只是累那一段時間而已,和父母養大你幾十年的累比起來算什麼呢?
千萬不能事情都做了大半,自己也累的不行,結果就心裡不公平、沒控制住自己,多了嘴,非要嘟囔幾句,讓自己的辛苦付出全都付之東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