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不是整天都在說攢錢嗎?不是還想著經濟條件好了再要一個孩子嗎?怎麼還那麼大手大腳?不是媽說話不中聽,自古以來,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女孩子畢竟靠不住,早晚都是別家的人,你給她花再多,也沒啥用,都是在幫別人培養,哪像男孩子啊!帶進家一個媳婦,到時還給家裡再多添點人口,父母就算再累、花錢再多,心裡也是喜滋滋的。聽媽的,能省就省著點啊,到時養倆孩子壓力大著呢!」

老母親的話,讓陳帆的妻子瞬間就變了臉,她一句話未說,拉著女兒就去了臥室。
見此狀,陳帆也有些生氣,他控制住自己的情緒,儘量用平和的語氣勸母親,當著孩子的面,不要把話說那麼直!
「媽,再怎麼說,那是您親孫女,是您兒子的親閨女,您怎麼能這樣說她?是,在咱老家,沒有兒子是被人看不起,但您也要考慮一下我們吧?我和倩倩養著孩子還沒說啥呢,您怎麼能說孩子是給別人養的!您讓孩子怎麼想?讓倩倩又怎麼想?以前,您催二胎,我們都不往心裡去,因為想著您是長輩,觀念一時改不了,不能太和您計較,可您不能把我們的忍讓當作空氣吧?現在都什麼年代了,還女孩不如男孩的,我就直說吧,我自己家的事自己做主,您以後就別管那麼多了!」
聽到陳帆這樣說,老母親當場就發火了,「你那麼有能耐,當初為啥讓我過來帶娃?我幫了你們三年,把孫女拉扯這麼大,連說一句公道話的權利都沒有嗎?你哥不知道啥時候能再婚,你這裡就只有一個閨女,人家在背後都說咱家要絕戶了,你知道嗎?我哪裡說得不對了,女孩子長大了肯定就要嫁人的,到時候家裡沒有一個兒子能行嗎?你們年輕人咋想的我管不著,反正我們老一輩都知道養兒防老、積穀防饑,你多少要顧及我們老的一下吧?我那個年代,都能養活兩個孩子,怎麼到了你這裡,養倆孩子還都養不起了?別給我說那麼多新奇的藉口和理由,我就知道,咱家肯定得有個孫子的!」
見母親一副咄咄逼人的語氣,再想到大哥的現狀,陳帆覺得自己也沒必要再「藏著掖著」了,他怒氣沖沖地懟了一句,「媽,您怎麼還敢提大哥?如果不是您「孫子長、孫子短」的,大哥會成現在這樣嗎?大哥因您離了婚,難道非讓我也離嗎?您能不能別那麼強勢,光想讓我們聽您的!您把自己過得好好的不行嗎?非操心那麼多幹啥呢?倩倩是好脾氣,您一直催我們生二胎,她都沒說過啥,如果她像我大嫂那樣的脾氣,我家是不是也早完了?」
沒有想到會被自己的兒子直接懟到臉上,老母親一時詞窮,沒能及時接住話,待她反應過來以後,扔下一句「好!你有本事!我就不該管你這個不孝子」,接著便躲進了臥室,連晚飯都沒吃。
就這樣,好好的一個生日宴,一家人鬧得不可開交。

03
陳帆說,吵完架的第二天,他的母親一大早就嚷著要回老家,雖說陳帆也為自己的「衝動」給她道了歉,但老母親聽不進去,拎著行李執意要走。
沒辦法,陳帆只好送走了母親,他和妻子輪流請了兩天的假,一直到岳母過來幫忙。
「我真不知道該怎樣做我老娘的思想工作啊!她太偏執了,我不敢也不想再和她說二胎的事,因為一個不小心,我說的哪句話又該惹她生氣了!我真是想不明白,明明孩子也不隨我老娘的姓,我爹還沒說啥呢,她怎麼就那麼想不開呢!真的至於嗎?」
實話講,像陳帆母親這樣「就想著抱孫子的」,生活中也是有不少的。
不能單純地說誰對誰錯,只能說兩代人想法太不一樣了!
老一輩和年輕人在很多觀念上都難以達成一致,特別是在子嗣上,太多的老一輩都信奉「養兒防老」,覺得兒子、孫子才是後人。
其實,老一輩之所以有這樣的想法,也跟他們生活的年代和環境有關,思想早已根深蒂固,很難再改過來了,但縱然再有「苦衷」,對於子女生孩子的事情,老人還是要閉口不提,能不插手就儘量不要插手。
為什麼這樣說?
現在的年輕人普遍壓力都比較大,很多時候,也不是不願意多生,而是身上背負的擔子太重了!再者,現在養孩子也不像以前那樣,只吃飽穿暖就行了,孩子的教育和心理發展才是父母最需要耗費心思、精力和金錢的地方。
家裡有條件,子女又能掙錢,那麼,不用父母在背後催,他們想通了自然也會多生孩子的;家裡沒那個條件,子女工作也只是為了養家餬口,父母催得再厲害,也只是徒增子女的煩惱罷了。

父母和子女如果在「生二胎」一事上能「達成統一戰線」是最好不過的,如果真不能,那麼,做父母的,還是要「袖手旁觀」的好,畢竟,孩子生下來就得好好養,能為孩子操心、負責的,還是ta的父母。
也別總說男孩子就比女孩子強,男孩子就一定都能靠得住嗎?就一定都能給爹娘長臉嗎?女孩子就真指望不上嗎?
凡事都沒有絕對,但有一句話是真理,那就是:好父母教不出壞孩子。
好父母可不僅僅是指在物質方面滿足孩子,一味地嬌慣孩子,更多的是指父母在眼界、思想、認知、格局等方面對子女能很好的引導、教護。
孩子教育的好,不管男女,都能成為父母的依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