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癱了兩年,兒媳未照顧一天」兒子:當初她未求您,如今也不欠

圖/來自網絡,圖文無關
婆媳關係,一直都是一個很有「爭議」的話題。
有婆婆覺得不管自己做得再好,兒媳要麼會視而不見,要麼就處處挑刺兒,一點兒也不懂得尊重、感恩;
也有兒媳認為哪怕自己再掏心掏肺、任勞任怨,婆婆也會刻意「排外」,絲毫不把自己當作一家人。
也正因為此,總有很多人感嘆:好婆婆遇不到好兒媳,好兒媳也難遇見好婆婆。
其實,最考驗婆媳關係的還是在於有了難處時,婆媳兩人各自的態度。
我們常說一句話叫:患難見真情。
婆媳之間也是如此。
兒媳有困難時,婆婆力所能及地幫一把,那麼,當婆婆有需要時,兒媳也要指望得上。
而不是,婆婆幫了忙,有需要了,甚至是到老了卻得不到兒媳的善待;或者是婆婆未幫一分,有難處時,卻總是要求兒媳。
當然,那個既是兒子又是丈夫的男人,也該出面解決問題:如果是妻子不懂感恩,就要指出她的錯誤,不能袒護;同樣,若是母親不明事理,也不能一味順從,要及時地制止。
與此同時,男人自己更要拎得清、有擔當,拿出自己的態度,做好自己應做的本分。

01 母親癱在床兩年,妻子不管不問,未照顧一天,男人為此苦不堪言
47歲的老鄰居許叔,最近家裡有些「不太平」,為此,他頭髮都白了很多。
提及家裡的事,許叔苦不堪言:「我母親和我愛人以前有些不對付,現在我母親遇到坎兒了,覺得我愛人作為一個兒媳,對她連問都不問一句,也不幫把手,太不像話!你說,我都在身邊照顧她了,她還非要求我愛人幹啥!這不是沒事找事嗎?」
許叔的老母親今年72歲,兩年前因腦梗導致下肢癱瘓的她,大部分時間就只能與床為伴。
最初,在許叔的安慰和勸說下,老母親不但耐心配合著做一些康復訓練,而且心情也很樂觀,可隨著時間的推移,不知是父親的離世給母親造成了打擊,還是眼看著康復無望,母親徹底泄了氣,她的態度一天比一天消極。
尤其是自從去年年底許叔停薪留職,回到家專門照顧她後,老母親的脾氣變得越發的大,一不順心,不是鬧冷戰,就是絕食、不吃飯。
其實,母親這樣做的原因許叔多少也清楚,自從母親癱瘓在床,妻子除了帶女兒去醫院看過她一次,再也沒露過面,不僅如此,母親在家臥床期間,妻子別提能幫忙照顧一下了,連電話都不帶打一個!
以前,許叔也會委婉勸著點兒母親:她身邊有父親,自己和姐姐也會時不時回去照顧她兩天,再加上又給她請了一個住家保姆,妻子去不去看她又能怎樣?
後來,疫情復工沒兩個月,父親因病離世,姐姐因車禍撞到了腿一時又走不開,只有一個保姆在家陪著母親,也正是從這時開始,母親的脾氣開始變得古怪,似乎看啥都不順眼。突然的變化,不僅讓許叔有些招架不住,就連保姆,都幾次主動提出離職,不願意再繼續幹下去。

實話講,對於母親的「胡攪蠻纏」,許叔是又生氣又無奈。
生氣的是,自己作為兒子,已經在盡心盡力為母親著想了,他和妻子雖然都是單位的小領導,但條件也談不上特別好,再說了,他的女兒還在上大學,正是需要花錢的時候,家裡這時根本就不能缺少一個勞動力,再說了,母親後續也需要花錢,他總得多攢一點,母親不理解他就算了,還一點都不「安分」。
至於無奈的是,他明知道母親想讓妻子照顧的「要求」,可著實又對妻子開不了口。
這些年,母親和妻子本就沒有一點情分可言,當初他和妻子結婚,母親就處處看不上妻子,覺得妻子一個鄉下人就是看上了他的城市戶口,看上了他父母是生意人(其實就只是在學校旁邊開了一間小鋪子)的「優質條件」。
後來,好不容易同意他結婚,母親又攔著父親不讓給他準備房子,也不讓給彩禮,甚至就連平時父親背著母親給他錢,被母親知道後,都會厲聲找他討要回去。
這其實還不是最過分的。
妻子生下女兒後,母親有些重男輕女,別說她能照顧兒媳了,就連好話也未說一句。雖然那時許叔和父母住在一個城市的東西頭兒,但母親從未到過他家看望過一次妻子、小孫女,不僅如此,母親時不時還會挑妻子的刺兒,會趁著他出差不在家時,刻意為難妻子。
後來,女兒上了小學,他和妻子買了一套小房子,母親可能是覺得妻子也有點本事,才算對妻子不再那麼吹毛求疵,只是,她們婆媳之間的嫌隙,卻從未停止,一直延續至今。
那些年,因為母親和妻子的矛盾,許叔夾在中間也很是痛苦:被母親責罵,被妻子埋怨。好在他和父母沒住在一起,儘管有時會受兩頭兒氣,但日子倒也慢慢過得好了起來。不過,不知從何時開始,妻子把他的母親,已經徹底當作了陌生人,她對母親不關心、不聯繫,也不再提起,就連過年,她也是讓許叔帶著女兒回去,自己不再露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