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男孩乖乖聽話的20大必勝招術(有男孩子的家長一定要收藏)

2018-04-01     匡彪堂     反饋

要給予更多的耐心和時間,想更多的辦法。比如孩子語言表達能力不強,就多陪孩子讀書,幫他累積詞彙量,孩子丟三落四,就循序漸進幫他養成「物有定位」的好習慣,而不是大吼大叫。

美國教育家塞勒·賽維若說過這樣一句話:「父母與子女間的年齡懸殊、身份互異是影響相互溝通的重要原因。若父母能站在孩子的立場上思考,一切將迎刃而解。」

的確是這樣,教育男孩時,媽媽常常不認同孩子的感受,比如現在天冷了,男孩跑來跑去就會出一身汗,媽媽讓孩子穿上外套,孩子說「不,我熱」。

媽媽說「我說過穿上毛衣」,孩子說:「我不要穿」,然後媽媽就會忍不住發火。媽媽的看法是天這麼冷,我真心為你好。

但孩子從自身的感官出發,「我跑了一身汗,真的好熱哦!」如果媽媽能發自內心的去體會孩子的感受,認同並接受他,對待孩子的態度就會不一樣。

當我們能夠嘗試著換個角度去思考,考慮孩子的感受,擯棄自己的主觀偏見,不提前下結論,站在男孩的角度考慮問題,才能在與他的溝通中產生共鳴。

才能真實地瞭解他的想法和需求,理解他的所作所為,使教育產生良好的效果。

比如,孩子要去小朋友家玩,但你沒空送他去的時候:

孩子:「媽媽,我要去小朋友家玩。」

媽媽:「嗯,媽媽現在有點事,等我忙完了送你去好嗎?」

孩子:「不行,我現在就要去,我們說好去的呀!」

媽媽:「你等我一會啊!我事情還沒做完!」

孩子:「不行,我就要現在去!」

媽媽:「那你自己騎車去好不好?」

孩子:「不,我要你現在就送我去。(開始大哭大鬧)我要去!」

媽媽:「哎呀,你好生氣啊!你氣的都哭起來了,哭這麼傷心。是啊,你很想馬上就去找小朋友玩,可是媽媽卻沒忙完,你一定很失望。」

孩子:「是啊,我很想和小朋友玩。」

媽媽:「可以耐心的等我30分鐘嗎?」

孩子(不哭了):「我可以看電視嗎?」

媽媽:「可以。」

很多時候,男孩向我們傾訴他的心聲,並不是要我們幫助他解決什麼事情,而是他的一種宣洩方式。

當男孩子告訴你什麼事時,專心、認真的去聽,用「哦……、嗯……」來回應他們的感受,同時把他們的感受說出來。

孩子就能在敘述的過程中,整理自己的思路和感受,從而有可能自己找到解決辦法。

比如:

孩子:有人偷了我那支新紅鉛筆。

媽媽:你敢肯定不是你自己弄丟的嗎?

孩子:我沒丟,我去上廁所的時候他還在我桌子上呢!

媽媽:你自己的東西隨便亂髮,那能不丟嗎?

媽媽:你知道你已經丟了好幾次東西了,這不是第一次,我告訴你多少次了,貴重東西要放到抽屜裡面去。你知道你的毛病在哪裡嗎?你從來不聽話!

孩子:不要你管!

媽媽:你反了你,越來越不聽話!

……

如果換一種方式,結果會截然不同哦!

孩子:有人偷了我那支新紅鉛筆。

媽媽:啊?

孩子:我去上廁所的時候把它放在桌子上了,有人把它拿走了。

媽媽:嗯……

孩子:這已經是第三次被人偷了。

媽媽:噢!那一定讓你感到傷心和憤怒!

孩子:嗯。

媽媽:怎麼辦呢?

孩子:我知道了。以後我離開的時候要把它放在抽屜裡。

媽媽:好,我知道了。

我們在教育男孩的過程中常常使用以下方法:責怪、謾駡、威脅與恐嚇、命令、說教與上政治課、警告、對比、諷刺與挖苦等方法,這些方法只會讓孩子產生更多的抵觸情緒,更不聽話。

媽媽如果希望不吼不叫就讓孩子聽話,就要營造一個相互尊重的氛圍,用言語和行為來進行引導,讓孩子學會合作。

當看不慣孩子行為時,不要大吼大叫,也不要評論,只是客觀描述你看到的事實,然後提供正確的解決方法。比如孩子在牆上亂塗亂畫,你已經提醒過無數次了他依然我行我素:

「要是再讓我看到你在牆上亂塗,你就不要吃晚飯了。」可以給孩子提供解決方法:「我看見牆上畫了好多東西。畫畫要在紙上畫!」

記得只是描述你看到的事實,而不加任何評論。孩子就會迅速改變做法。

前段時間看曾奇峰老師的一篇文章,分析媽媽打孩子時的一些心理,其中最讓我記憶深刻的是以下幾點:很多媽媽打孩子時會有很爽的感覺,在指責孩子是,內心也有防禦自己不是好媽媽的成分。

很多時候,我們要反省為什麼有時候我們不會在意孩子的行為,有時候孩子同樣的行為又會讓我們勃然大怒呢?

很多時候,我們發脾氣,對男孩大吼大叫,其實是對我們內心的小孩大吼大叫。當自己忍不住想吼叫時,要及時察覺。同時有意識的學習、成長。

你可以看一些身心靈方面的書籍,也可以進行親子教育方面的學習,通過讀書學習,提升自己的教育素養,這樣,我們在教育的路上會少走一些彎路,男孩的成長也會因我們教育素養的提升而得到保障。

很多時候,我們會發現即使自己調整了,孩子的問題依然沒有解決。這個時候我們就會想著懲罰孩子。確實,教育孩子是一件非常令人傷腦筋的事。但是,懲罰教給孩子的行為與我們想要教導的行為往往背道而馳。

孩子犯錯時,媽媽可能會怒不可揭,忍不住爆發,進而懲罰孩子。其實,凡是必有三個以上的解決方法。在教育男孩時,我們更是要經常反思,尋找更多更有效的解決辦法。

試試明確表達強烈不同意的立場(但不攻擊孩子的人格),表明你的期望,告訴孩子怎樣彌補自己的失誤,為孩子提供選擇,並採取行動讓孩子體驗錯誤行為帶來的後果,孩子就會越來越「聽話」。

如果你實在想不出解決辦法,讓他知道自己行為的必然結果,也比懲罰更有效。

一個十歲的男孩借了他爸爸的衣服,結果一周後爸爸想穿這件衣服時,發現衣服弄得髒兮兮的,沾滿粉筆灰,胸口還有一大片紅色的果醬。爸爸非常生氣,罵了孩子一頓。

玉兒 • 260次觀看
玉兒 • 2K次觀看
玉兒 • 470次觀看
玉兒 • 200次觀看
玉兒 • 340次觀看
玉兒 • 240次觀看
玉兒 • 110次觀看
玉兒 • 350次觀看
玉兒 • 740次觀看
玉兒 • 150次觀看
玉兒 • 60次觀看
玉兒 • 430次觀看
玉兒 • 60次觀看
玉兒 • 270次觀看
玉兒 • 180次觀看
玉兒 • 140次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