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是不是我考不好,你就不再愛我了?

2018-07-12     曹強育     反饋

前不久,看到一段特扎心的視頻。

浙江寧波某小學,一名叫小希的9歲男孩,在教室里聽寫單詞時,突然眼前一片黑,什麼也看不見了。

小希媽媽帶著孩子輾轉了幾家醫院後,被醫生告知,孩子的視力檢測極其不穩定,最高值和最低值相差700多度。通過檢查各項指標對比,最終醫生確定小希患上了癔症性弱視。

醫生說:因為馬上要考試了,小希學習壓力非常大,從而導致突然「失明」。

孩子的失明可真不是裝出來的,我們千萬不要責怪孩子,而是需要配合醫生,對癔症性弱視患兒從「心」開始治療。

說實話,這個視頻看得我有點肝顫,讓我不由得想到了外甥。

昨天剛剛和姐姐通完電話,她說最近因為期末考試的原因,每天晚上都陪8歲的外甥複習到深夜。前幾天因為孩子寫作業磨蹭,沒控制住自己的脾氣,動手打了孩子。姐姐說兒子長大了,小脾氣上來,兩天沒和媽媽說話了。

我很難想像,印象里還是萌萌的小外甥居然能忍住兩天不和媽媽說話。

其實,提到期末考試,我也很焦慮。

因為流感,女兒已經半個月沒有去學校了。眼看期末考試快到了,我只能自己在家對她進行模擬測試。

雖然我已經提前做好了心理準備,在心裡也安慰了自己好多遍,孩子發燒考試已經難能可貴了,無論她考多少分,自己都需要拿出「佛系媽媽」的心態來對待。

只是,當核對完答案,看到成績的一剎那間,我心裡的小火苗還是蹭一下上來了。如果不是老公用腳在桌子底下使勁踢我,估計我真的會敲著桌子問她:「5+3到底等於幾了?」

家長們的焦慮在逐年下沉

原本我也是個淡定的媽媽,但自從去年9月初,女兒上了小學,一切似乎都在變。

女兒剛開始上小學的時候,我和老公就孩子的學習問題達成過一致意見:絕對不逼孩子上任何課外輔導班,除非她自己主動要求。

但,每次去接孩子,和其他媽媽們聊天,聽到的都是誰誰誰報了鋼琴班,誰誰誰學了舞蹈,誰誰誰上了一對一輔導班。

每當這時候,我就有點茫然,不知道是要堅持自己的初心,讓孩子小學之前,儘可能多地享受童年時光,還是給孩子報幾個班,讓她趕上其他小朋友的步伐。

不覺間,這一學期的功夫,我已經給孩子報了英語一對一輔導班,奧數班、鋼琴班。

前不久在騰訊新聞《@所有人》這檔節目中,演講者張釋文提到:城市越來越大,家長的焦慮已經從高考下沉到了小學、再到幼兒園,逐年下沉。

「你家孩子學奧數了,我家孩子也得學奧數」

「你家孩子上鋼琴課了,我家孩子也得上鋼琴課」

……

「教育,本應該是為了讓孩子獲得健全的人格,但不知道從何時起,卻變成了一場同類之間的競技。」

這句話醍醐灌頂,讓我頓時醒悟。可不是嗎?我這分明已經焦慮到陷入了「攀比」的怪圈。

我的焦慮情緒最直接地表現在孩子的成績上。孩子成績好,一家子喜氣洋洋,孩子成績稍微有下降,家裡就硝煙四起。

直到有一天,女兒問我:「媽媽,是不是我考不好,你就不再愛我了?」

那一刻,我的心被觸痛了。

我問自己:為什麼孩子會這樣認為?

是我的情緒,我的行為都在給孩子傳遞一種錯誤信號,讓她誤以為,如果成績好,你就是家裡的王,如果成績不好,你就什麼都不是。

生活本不該如此艱辛

電影《小情書》中有個細節讓我記憶深刻。

男孩因為沒有考好,大年夜,被當警察的父親責令雙手舉鞋子罰站。男孩罰站的過程中,父親還在一旁一邊說教,一邊用抱枕砸兒子。

被罰的男孩心裡特別憋屈,當天晚上趁父親出任務的時候,拿了幾件衣服準備離家出走。被及時發現後,面對父親的責罵,他說:「這種生活我非常不快樂,如果你想要一個學習機器,那麼就當我死了吧。」

其實,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分數真的不是衡量好壞的唯一標準,在孩子身上還有很多閃光點值得我們去挖掘和發現。

家長對分數越在乎,自身就會越焦慮。家長越焦慮,孩子壓力就會越大。

在國外,有一位父親發現15歲的女兒不在家,留下一封信,上面寫著:

「親愛的爸爸媽媽,今天我和蘭迪私奔了。蘭迪是個很有個性的人,身上刺了各種花紋,只有42歲,並不老,對不對?我將和他住到森林裡去,當然,不只是我和他兩個人,蘭迪還有另外幾個女人,可是我並不介意。我們將會種植大麻,除了自己抽,還可以賣給朋友。我還希望我們在那個地方生很多孩子。在這個過程里,也希望醫學技術可以有很大的進步,這樣就可以治好蘭迪的愛滋病了。」

父親讀到這裡,已經崩潰了。

1/2
下一頁
玉兒 • 190次觀看
玉兒 • 2K次觀看
玉兒 • 470次觀看
玉兒 • 200次觀看
玉兒 • 310次觀看
玉兒 • 240次觀看
玉兒 • 70次觀看
玉兒 • 340次觀看
玉兒 • 740次觀看
玉兒 • 140次觀看
玉兒 • 60次觀看
玉兒 • 430次觀看
玉兒 • 20次觀看
玉兒 • 260次觀看
玉兒 • 150次觀看
玉兒 • 90次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