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族首次大規模南遷,前後持續近200年,若無這次移民可能會滅族

2023-11-28     正一品     反饋

數百年來,中原地區屢遭外族入侵,漢族曾多次面臨著生存危機。為保留漢文化與血脈,漢人不得不離鄉背井,南遷他方。衣冠南渡,正是漢族不屈不撓、頑強求生的寫照。

西晉末年,由於王朝腐朽和民變頻仍,北方戰亂不斷。304年,匈奴貴族劉淵起兵反晉,占領洛陽,西晉滅亡。這場動盪被稱為永嘉之亂,也啟動了漢族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衣冠南渡。

數十萬難民帶著一籌蔽之,艱難跋涉千里,來到南方避難。他們離鄉背井,路途遙遠,常有老者病倒在途,婦女難產於野。

難民們互相攙扶,一步步向南方挺進。江淮之地漸漸聚集了眾多漢人,保留了漢族的根。

西晉王朝內憂外患,推波助瀾的永嘉之亂

西晉王朝是一個短命的統一王朝,僅持續了43年便瓦解崩潰。建立西晉的司馬氏本是曹魏的大臣,奪取了魏帝國的皇位。司馬氏奪權後,西晉朝廷陷入了驕奢淫逸與濫用宗室的局面,皇權旁落,外戚與宗室為權力明爭暗鬥,朝局混亂。

正值此時,北方邊陲蠢蠢欲動,各族遊牧人虎視眈眈,蓄勢待發。西晉對胡人採取懷柔政策,大量招降胡人為官,結果造成胡漢雜居,衝突不斷。304年,漢化多年的匈奴貴族劉淵終於舉兵反晉,響應的胡人很快達到10萬人。

這只是壓倒西晉的最後一根稻草。早在291年,就爆發了持續7年的八王之亂,使國力衰竭。此時劉淵起事,很快占領河北,直逼洛陽。江南的西晉朝廷猶豫不決,兵力不足,終於洛陽陷落。西晉滅亡,永嘉之亂由此爆發。

永嘉之亂如驚弓之鳥,北方陷入混亂。南渡江淮的難民川流不息,其中不乏豪門望族。他們背井離鄉,捨棄家業,抱著對故土的眷戀南下。

這些南遷士族中,也有人在途中病倒餓死,含恨離世。然而更多人活了下來,在江南立足,將漢族血脈傳承。

西晉王朝的腐朽與外患導致了它的覆滅,也催生了永嘉之亂與第一次衣冠南渡。這場南遷奠定了六朝時期江南政權的人文基礎,保留了漢族精英階層,使漢民族得以在動盪中生存。數百年後,唐朝的輝煌再次證明,永嘉之亂並未根除漢族的生機。衣冠不沉,漢族起死回生。

安史之亂,唐室南渡江南之始

安史之亂爆發在盛唐之後,是唐王朝由鼎盛向衰敗轉折的分水嶺。755年,節度使安祿山在范陽起兵反唐,很快占領長安,迫使唐玄宗逃往四川,史稱「天寶南渡」。此後民變持續近8年,唐朝國力受創,開始步入衰敗。

安史之亂導致大批唐朝官僚南遷避難。他們將先祖數百年間積累的財富文化帶到江南一帶,促進了這些地區的開發。這次南遷被視為第二次衣冠南渡,儘管不被所有史學家認可。

南渡官僚中,以當時的嶺南節度使李錡最有影響力。李錡出身京官世族,見長安淪陷,帶領手下南下,據守廣州。唐朝平定叛亂後,他拒不返回長安,自立門戶。

李錡在嶺南擁兵自重,幾乎獨立。805年,他正式稱帝,國號「南漢」。此後嶺南長期處於半獨立狀態,成為南方士族避難的理想去處。雖然南漢國力單薄,但繼承了唐朝的文化傳統,使漢族精神得以在亂世存續。

此外,淮西節度使吳元濟也在安史之亂後據有淮南江北之地,自稱「楚帝」,國號「大楚」。江南還出現過「吳國」「南平」等藩鎮政權。這些堅持漢文化、尊崇唐朝正朔的政權,為南渡士人提供了庇護之地。

安史之亂帶來的第二次衣冠南渡,雖不如西晉那樣規模浩大,但促進了江南的開發,也使漢族文化更加深植於此。南渡士人為江南積澱下人文底蘊,是五代以後文明南移的基石。

1/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