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的孩子是聊出來的——「海沃塔」聊天法,每個父母都該掌握!

2020-06-01     匡彪堂     反饋

分析朋友的這幾個回合,恰好符合這三個要素:

第一,傾聽和表達。孩子發起聊天,不能急著結束,抓住一切機會,讓孩子多跟你講話,鼓勵他講述自己的想法。如果有機會,讓孩子按照因果關係的方式,把自己產生想法和意願的前因後果都描述出來,儘量清晰,如果能還原場景最好。這是寶貴的表達訓練。

第二,探索和聚焦。聊天一旦展開,順著孩子的意願,引入你們共同知道的知識或故事,讓他暫時從「想要」的意願中走出來,反而去探索自己「為什麼想要」這個問題,並且把注意力聚焦在他「為什麼想要」上。這個過程中,孩子為了澄清想法,會開始思考自己的意圖,盡可能有邏輯地表述自己的需要。這個階段,父母要使用更多「肯定性的、認同性的語言」,把聊天的空間更多留給孩子,讓孩子能集中精力完成這次小的「論述」。

第三,支持和挑戰。最後這個階段,要引導著孩子塑造自己的想法,還要能幫他找到支持自己想法的證據,引導孩子從一次自我意圖的實現,變成一場小型的提問、思考、申辯、結論的思辨和表達全過程。

我告訴朋友,你一不小心就實踐了一次「海沃塔」聊天法,雖然你第三部分的執行,和「海沃塔」還有點距離,但用寫出自己的申請這種「狗尾續貂」的方法,又「折磨」了你兒子一把,算是補上了。

03智慧是滲進孩子的靈魂的

教育孩子的方法千千萬,外面的培訓班這麼多,為什麼我們特別希望家長瞭解和重視「海沃塔」聊天方法呢?答案很簡單:

因為唯有如此,家長才能在看似無意中,把理性、智慧和有理有據的表達能力教給孩子,就像以色列人發明的滴灌技術一樣,慢慢把智慧滲進孩子的靈魂。

荷蘭教育家伯納德說過這樣一句話:

孩子對他周圍環境的感知越是無意識,這種感知滲透進靈魂的就越多。

在孩子離開父母奔赴自己的人生之前,每對父母都擁有至少18年的時間陪伴孩子,但大多數父母沒法把自己的人生智慧傳遞給孩子,還得讓他們自己出去「撞破頭」。

親子之間感情的交流和價值觀的傳遞如此艱難,核心問題還是因為我們不會聊天,不會在聊天中潛移默化的把自己對世界的理解告訴孩子,幫助他們形成自己的觀點。

我這個朋友算是個另類吧,每次孩子跟他談想法、提要求,他都能成功挑起「語言鬥法」,最後,父子兩人都滿意地結束「鬥爭」。有時休息下來,父子倆相處,他們會各自讀讀書,爸爸讀到精彩的地方,會把兒子拽過來,手舞足蹈地分享一番,聊聊自己的看法。

時間久了,孩子也「如數奉還」,不管爸爸在忙什麼,讀到或想到好玩的東西,拉住老爸就是一陣神聊。

朋友很得意,他用這種方法,「威逼利誘」已經讓兒子寫了十來篇想要買東西的申請書,剛邁過「看圖寫話」階段的小傢伙,寫起申請書來,也已經能有理有據、進退有節了。朋友說:

「我從來不擔心這個臭小子的青春期,甚至有點盼著他的青春期趕快來臨,我們就能臉紅脖子粗地好好爭論問題,我積攢的一點點人生智慧,就這樣能全部交付給他的人生了。」

上一頁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