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
小芋仔兩到三斤,姜、蔥、牛肉末少量,鹽,胡椒粉,雞精,醬油,油
製作步驟:
1、芋仔去乾淨(一般大家買的都是已經弄的乾乾淨淨的吧,自己處理手會很癢的,我就癢了十多分鐘),日曬,程度能不好描述了,如果是太陽比較大的情況下三四個小時就夠了,芋仔表面都變色了,且蔫了,形成了外面一層皮。(我在是從下午三點曬得,在陽台陽光不強,所以又吹了一晚的夜風)
2、洗乾淨曬好的芋仔,稍稍撒點鹽,隔水蒸透。
3、放油(材料都不吸油,不要太多)下薑絲和牛肉末
4、炒到牛肉末都變色了,放醬油和芋仔,加鹽和蔥
5、不時翻動,直到芋仔表面有些焦,加胡椒粉和雞精就可以起鍋了。
【客家艾粄】

主料:
艾葉(適量)、糯米粉(適量)
調料:
芝麻(少量)、花生(少量)、紅豆(少量)、白糖(適量)
製作步驟:
1、把芝麻、紅豆、花生分別炒熟
2、然後一起用研磨機研磨成粉
3、艾葉過一遍開水後用刀剁碎,然後放入鍋里加一點點水和少量糯米粉炒成糊
4、鏟到大量糯米粉上,揉成麵糰
5、揉好的麵糰,不粘手
6、分成小劑子,壓成一個小圓形
7、把研磨好的餡料包入其中。不漏即可。
8、全部包好後,給每一個艾粄墊上一片葉子
9、水開後 入鍋蒸15-20分鐘
10、剛出爐的艾粄, 4007 香噴噴哦!!趁熱吃,最好。
【釀蚝鼓】

材料:
干蚝、豬頸肉、馬蹄、干蝦仁、豬網油(這個一般提前一天預定才能買到)、干蔥、生薑、白菜或者生菜葉子兩瓣。(註:干蚝、干蝦仁提前用溫水泡軟)
製作步驟:
1、豬肉、馬蹄、干蔥剁碎混合,加入適量鹽、花椒粉、胡椒粉、魚露、雞粉、蚝油混合攪拌均勻,最好用手帶上一次性手套像揉麵粉一樣揉五分鐘,這樣肉吃的口感好。
2、熱油鍋,放入干蔥、姜略炒,加入泡好的干蚝炒一會,人後加入蚝油、生抽和少量凈水炒均勻,上碟備用。
3、豬網油洗凈晾乾水分,在砧板上攤開
4、先取一小撮肉末放在豬網油上,用手弄成橢圓形並輕輕壓平
5、取一干蚝放在肉末上,再取適量肉末放在干蚝上,把整個干蚝蓋住,捏成橢圓形
6、用豬網油把整個肉團裹住,一定要完全裹住,不然在煮的時候會裂開
7、用刀把豬網油順著肉團的邊緣切斷並做好收邊(邊緣要留出2釐米)
8、包裹工作完成後,用一個洗凈的瓦煲,煲底鋪上一層大白菜葉子防止粘鍋底,把釀好的蚝豉一個個整齊的放在菜葉子上
9、加入一小碗水開大火燒開後轉小火燜煮一個小時
10、蚝油加少於水攪拌均勻,在燜煮一個小時候把蚝油均勻澆在蚝豉上,在燜十五分鐘就可以了
【客家算盤子】

主料:
芋泥(100g)、太白粉(50g)、菠菜汁(20ml)、紫薯泥(100g)、太白粉(50g)、水(30g)
輔料:
肉碎、香菇碎、胡蘿蔔碎、洋蔥碎、香菜碎、蒜碎、鹽、老抽、油。
製作步驟:
1、香芋去皮切片,紫薯一樣,入鍋蒸熟或微波爐打熟。菠菜胡蘿蔔打成汁。
2、熟芋頭取100g,趁熱壓成泥,加太白粉50g,菠菜汁20ml揉成團。
3、熟紫薯取100g,趁熱壓成泥,加太白粉50g,水30g揉成團。
4、綠團揪一小塊,約10g左右,滾圓,稍按扁,用茶壺蓋類似的小紐在中間按壓做成算盤子,開水入鍋,煮至飄起撈出。
5、紫算盤子一樣煮熟,分別浸泡涼水。(做好的算盤子要全部都煮好,浸泡涼水中放冰箱,可放2—3天)
6、鍋里熱油,加洋蔥、胡蘿蔔、肉丁、香菇丁翻炒,倒入生抽。加入瀝水的算盤子,翻炒2—3分鐘至有些粘稠,加入蒜碎和香菜碎,翻炒均勻即可。
【客家滷肉】

主料:
帶皮土豬五花肉(5000克)、干蔥頭茸(1000克)
調料:
土釀米酒(2500克)、老抽(30克)、沙拉油(5000克,約耗400克),自製醬料(300克)
製作步驟:
1、五花肉洗凈,切成寬3釐米的長條(共10條),吸干水分後表面抹老抽,入燒至8成熱的沙拉油中,小火速炸至定形,取出控油。
2、鍋內留底油,燒至5成熱時,放入干蔥頭茸爆香,倒入自製醬料,小火炒出香味,放入五花肉條,倒入土釀米酒,大火燒開,用極小的火慢慢燜制25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