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對於大多數的再婚的女人來說,再婚後的家庭都會非常珍惜,畢竟誰還願意再走一家,所以即使再婚後不那麼順心如意,也都會忍讓著,堅持著,維持著婚姻,哪怕它已經破裂不堪。
如果有勇氣走出不堪的婚姻,她面臨的可能並不僅僅是眼見的困頓,比如經濟上的困難,但最難受的還是親人的不理解,和周圍的流言蜚語,有些人願意站在道德制高點,對離婚女人加以指責和鄙視。
01
李大姐有過2次婚姻,第一任老公在她35歲的時候不幸去世了,剩下她和5歲的女兒。
李大姐一直沒有固定工作,家裡失去了頂樑柱,家裡的生活一下子就陷入困頓,李阿姨找了一份打掃的工作,這個工作雖然掙錢少,但時間比較寬裕,李阿姨可以照顧女兒。
母女倆就這樣一起過了5年,直到李大姐和陳大哥再婚。
陳大哥比李大姐大2歲,老婆是病逝的,有一個兒子,比李大姐的女兒大5歲。
他是個大貨車司機,掙得多,但有時跑長途要幾天都不在家,兒子就跟著奶奶生活,奶奶心疼大孫子沒有媽,對孩子非常溺愛,陳大哥如果不在家,奶奶根本管不了,兒子就曠課上網吧。
陳大哥希望能給兒子一個穩定的家,通過介紹他和李大姐認識,兩人也很快再婚了。
對於再婚本來應該更慎重,而兩人各懷目的,匆匆忙忙就結婚了,而婚後就有很多矛盾暴露出來。
02

婚後陳大哥就讓李大姐辭去了工作,專心照顧家庭。李大姐本來就是能幹的人,家裡的吃喝拉撒她都可以安排得很好,但難辦的是陳大哥已經15歲的兒子。
這孩子已經讓奶奶慣壞了,又正值青春期,哪裡肯聽李大姐的話。
兒子曠課去網吧,李大姐就挨個網吧找,可找到了兒子也不聽,跟李大姐說:「你是誰,憑什麼管我。」
自己管不了,李大姐就跟陳大哥說,陳大哥脾氣暴躁,一聽兒子去網吧,伸手就打,兒子就跑到奶奶家。
孫子是奶奶心尖兒上的人,趕緊領著孫子罵兒子,再捎上李大姐。
陳大哥對兒子也是非常疼愛的,自己打完也後悔,心裡就會怨李大姐,意思是如果李大姐不跟自己說,他就不會打兒子。
於是李大姐兩頭不討好。
以後李大姐就不太管兒子,可是不管了也有事,周圍人就會說她:「到底是後媽,一點不上心。」
李大姐左右為難,只能是儘量做好吧。
03

後媽不好當,後老婆也不好當,李大姐因為不工作,在陳大哥眼裡母女倆都是吃閒飯的,都靠他養活,所以對李大姐和女兒的脾氣都不好。
李大姐在家就像個老媽子一樣,被陳大哥指使來指使去,陳大哥回來不管多晚,李大姐都會給他端上可口的飯菜,酒倒上,伺候陳大哥吃飯。
家裡家外洗洗涮涮,李大姐不得清閒,但就是這樣陳大哥也像救世主一樣,對李大姐態度特別蠻橫,稍微伺候不到,就會借著酒勁對李大姐罵:「一點事都做不好,養活你們這對吃閒飯的母女,我真的虧大了。」
其實陳大哥的工資是自己把著的,李大姐花錢都要跟他要,只是每次要,陳大哥都要盤問一番,李大姐心裡很不是滋味,自己本來就不是花錢大手大腳的人,每次她都精打細算,能省都儘量省了。
夫妻之間提防,不信任是婚姻中的大忌,沒有信任,就沒有了尊重,夫妻關係就是不平等的。
04

李大姐的婆婆,在他們結婚時是支持的,她希望自己兒子和孫子能有人照顧,但是婚後婆婆對李大姐充滿了挑剔,在她眼裡,這個兒媳婦,沾了兒子太多的光,卻沒有把孫子帶好,把兒子照顧好。
主要還是因為李大姐沒有工作,可是李大姐在他們家乾的活比保姆多,可在婆婆看來兒媳婦靠兒子養活的,經濟地位有時真的決定家庭地位。
有了這種思想,婆婆對李大姐和繼孫女的態度就不好,當著李大姐女兒的面,給孫子這個那個的,女兒就眼巴巴的看著,李大姐心裡就特別心酸。
有時李大姐懷念領著女兒獨自生活的日子,雖然沒有多少錢,但是自己掙得,自己花得隨心所欲。
05

陳大哥兒子念書不好,花錢上的民辦高中,高中沒畢業就不想念了,陳大哥好求賴求,到了高三下半學期,兒子就說什麼也不去了,好在跟學校商量可以給個畢業證,陳大哥又花錢讓兒子上了民辦大專,學修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