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提出任務,讓孩子獨立去完成
家長可以有目的、有計劃地交給孩子一些任務,讓他們獨自去完成。例如:讓他自己搭積木 、粘貼一幅畫、修補自己的書、照顧小金魚等。在安全的環境下,讓孩子獨自購買小商品、取快遞等。如在活動中出現困難,要鼓勵他自己去克服,讓他感到「我能行」。孩子完成時,贊許他的成果。注意任務一定是他們力所能及的,要讓他經過努力能夠成功。

5.創造機會,感受挫折,培養孩子自我抉擇、解決問題的能力
多讓孩子接觸人,事物以及不同的環境。比如參加集體活動、爬山、旅行,在這些適應過程中出現矛盾衝突時,他會在不同的環境中做出不同的判斷。這時,家長不要立即去幫他們解決,而是鼓勵、支持和引導孩子,更不能打擊孩子的獨立願望或者包辦代替。當孩子體驗到成功和快樂會轉化成內在的信心和動力,從而促進他進一步做出努力,進而增強獨立意識,提高獨立能力。
顯然,培養孩子的獨立不等於「不管」,如果讓孩子隨心所欲、為所欲為,會使孩子執拗任性,獨斷專行,不能和別人和睦友好相處。這些不良的人格特徵將使孩子很難適應將來的工作,將來的社會。
在培養孩子獨立個性的父母中, 有一個人的做法值得所以父母借鑒,他就是李亞鵬。

他談到女兒李嫣時,說:別看她年紀小,但是她有非常獨立的人格,這種人格的外化表現是自信,但是內在有她的獨立精神,這一點是很多成年人一輩子都做不到的。
他每年都會帶孩子登高爬山。李嫣第一次爬山才一歲半,五歲的時候可以登頂兩千多米的靈山,全程獨立完成。

他還帶著女兒對自然天氣24節氣進行科學觀測,堅持了七年,風雨無阻,從未斷過,每一個節氣去十三陵水庫做科學觀測,共一百六十多次,觀測氣溫、水溫、植物、動物、標本等等。
為了培養女兒多方面興趣,李亞鵬還帶著女兒四、五十次地參觀故宮。他說一個文化的大寶庫,從小可以培養孩子一個大的格局。
如今,呈現在世人面前的是那位雖有缺陷但渾身卻洋溢著獨立個性的女孩李嫣。李嫣今生能成為李亞鵬的女兒無疑是她的幸運,她有失有得,但最重要的是父親把她培養成一個獨一無二的自己。
臺灣作家龍應台在《目送》中寫道:「我慢慢地、慢慢地瞭解到,所謂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訴你,不用追。」
一個人真正內在的獨立,是從小培養出來的,而培養的最重要的方式就是父母的教導方式,讚賞孩子,無條件的支持並信任他,只要孩子有良好的品德修養,放手讓他追尋自己的一片天空,身為父母,能做到這一點,可以為自己點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