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同學看到牛市資產暴漲,盲目投入本金。或者,過度加槓桿。 結果熊市跌幅80%-90%,從賺得千萬資產到血虧負債。 憑運氣賺到錢,憑本事虧回去。 這和企業經營一樣,船一般都翻在陰溝里,淹死的都是會游泳的。
企業的問題大多出在成功後或者順風順水的時候。 越是順利,創始人越要警惕和謹慎,切忌盲動冒進。 要時刻保持清醒,睡覺時都要睜半隻眼,克服自己的貪心,克服衝動。 任何時候不要孤注一擲,留兩分餘力自救。

什麼是放下身段? 你如果在一家大公司工作,依託平台的力量,也許每天簽字支配的是幾十萬數百萬的資金。
省代來見你,得看你心情。 當你自己創業時,你每天面對的是幾千幾萬的單子。 客戶來見你,你沒法隨意拒絕。 沒辦法,要生存,要發展。 就要把每個機會都當做最後一根稻草,緊緊抓住,才有可能成功。 逮住一個機會就死纏爛打,太把自己當回事兒會極大地制約你的成功。 創業是從零開始的一次全新旅程,你過去的身份、過去的業績都已經成為過去。
如果你不能忘記過去,還躺在過去的輝煌上流連忘返,你會跌很多很多跟頭。 放不下身段,就不會從最基礎的業務做起,而對於創業公司而言,最基礎的業務是最迫切的業務。 尤其是對於連續創業者,在你原來的領域,你處於萬人矚目的舞台中央,處於可望而不可即的高。 一旦開始新的創業,在新的領域之中,你是一個新兵,一下子降到地面甚至地下,能否調整好心態,放下身段是難過的一關。
我有一個同學非常聰明,思維非常敏銳,過去20年里發現了很多機會,也嘗試了很多機會。
有一次他問我: 「為什麼幾個機會都是我先開始做的,我沒做成,別人接過去卻掙了大錢?」 我的回答是:「因為你的機會太多。」 我同學的選擇機會太多了,他經常會遇到新機會,每當這個時候,他就會放棄手中的事情轉投其他機會。
往往機會越多的人越不容易成功,因為他們很容易放棄,一旦啃不下目標即放棄,遇阻則退,不願堅持。 而那些機會少的人遇到一個機會便格外珍惜,把每個機會都當做最後一根稻草去死纏爛打,使出渾身解數,最終往往修成正果。

小池塘養不出大魚。 市場規模是決定性的,決定了你最終能夠達到的高度。 做企業,如何選方向?
第一,市場應該夠大。 第二,事情本身應該是有意義的。 第三,事情應該是有所創新的。 在一個規模很大的市場中占有一點份額就是一個巨大的銷量,而在一個小規模的市場中壟斷也沒有什麼油水。 什麼是最肥的市場? 所謂最肥的市場是那些規模大、利潤率高的市場,儘可能選擇你可以選擇的最肥的市場,選定後就死磕。 在一個大市場之中占有10%的份額,要比在一個小市場占有50%的份額有價值得多,大市場意味著大的成長空間。 雷軍曾經講過,如果創業者一上來就選擇一個小市場,再怎麼折騰都沒用,因為在小池塘里養不了大魚。
他建議創業者「看五年,想三年,認認真真做好一兩年」。 有一次和當當網的俞渝一起參加活動,談起圖書市場,她告訴我全國的圖書市場是300億規模,在這個市場之中即便是活的20%的市場份額也只有60億而已。 但是電器,卻是上千億規模。 所以,噹噹一直在向3C(計算機、通信、消費性電子)等領域延伸。
如果選錯了市場呢? 每年下來,也許能賺一些錢,餓不死,也做不大。 創業初期,可以缺乏資源、缺乏能力。 但是,我們必須盯著最肥的市場,隨時準備抓住機會。 在對的時間,做對的事。

很多創業者容易犯一個錯誤,一心想做一個市值幾百億的公司,設計一個沒有天花板的舞台。 不願意掙小錢,文人恥於談錢。
可是,不積跬步何以至千里? 小規模地掙錢都做不到,如何大規模地掙錢? 還有很多創業者會說,我只要把廣告費降下來,我只要發展了1000萬用戶,我只要把優惠價格恢復正常我就能賺錢了…… 這是最不靠譜的事,最大的可能是: 你的前提,根本不成立。 如果一個企業的銷售要靠廣告支撐,你怎麼保證廣告費降下來你的銷售量還可以維持甚至增長? 你有1000萬用戶當然可以賺錢,關鍵是你有何手段做到1000萬用戶?需要多長時間?需要多少投入? 你怎麼可以確定價格不再優惠之後用戶依然會繼續購買?
「賺到錢」是商業模式驗證的過程,再精確的測算和推演也不能替代驗證,只有那些被驗證成立的商業模式才有價值。 如果你認為你能夠賺到錢,你就去做出來,把錢賺到給自己看看。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很多創業者最喜歡說的一句話就是: 贏利不是問題,但是,我們要先跑馬圈地,為了儘快跑馬圈地,我們現在要放棄利潤,把規模做大。 我認為絕大多數情況下這是一廂情願的想法,很可能是不成立的。 我的回答是,「那好,請你先放棄未來,賺到錢給我看,然後我可以答應你放棄賺錢,去賺未來」。
我發現,凡是宣稱現在無法賺錢但未來能夠賺錢的商業模式至少有一半是不成立。
商業的本質,是交易,核心是消費者獲益。 滿足用戶需求,為用戶創造價值。 這是根本,做企業就要奔著這個本質去做。
最後的話
創業的路,是一條九死一生的路。 需要你擁有事業心、眼光和境界、心理素質、學習能力、胸懷,正直等等優秀素質。 人們總是看到成功者光鮮的一面,而忽略了創業過程的艱辛。
如果你還是想創業,可以問問自己,是否真的想清楚了,準備好了? 2023年,沒想清楚千萬別創業。 凡事只能靠自己。 任何時候都不要孤注一擲。 放下身段死纏爛打。
走正道才是成功的捷徑。 做最肥的市場。 先賺到錢,再考慮發展。
今天分享了孫陶然老師的6個觀點,這些都是他多年的經驗和思考。 受限於篇幅,無法一一介紹,更多精彩,歡迎閱讀他的書籍。 希望這篇文章,能給你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