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電熱水壺你還在用嗎?有毒還致癌,趕緊扔掉吧……》
小王手機上收到一篇文章推送,處於好奇她點開了這篇文章,全文講述了關於電熱水壺到底有多麼「危險」:
「電熱水壺長期用會析出重金屬錳,容易導致中毒、致癌!」
「電熱水壺的產生的水垢有害,喝多了會長結石」
……
看著茶几上正在煮水的電熱水壺,小王陷入沉思:真的有這麼可怕嗎?

一、《消費者報道》:多批熱水壺質量不合格
2023年9月,廣東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關於家用電器產品質檢通告,此次檢查共發現不合格產品133款,其中電熱水壺有47款,不合格項目包括發熱、輸入功率和電流、機械強度、螺釘和連接等。
目前,市面上主流的電熱水壺主要分為不鏽鋼、玻璃、 陶瓷等材質——
不鏽鋼電熱水壺:一般分為304不鏽鋼、316不鏽鋼,在購買時儘量選擇帶有該標識或字樣的,或有「食品接觸用」標識以及字樣的。
玻璃電熱水壺:建議選購高硼矽玻璃製成的,這種材質相對於其他玻璃比較穩定,更適合食品用。
陶瓷電熱水壺:建議不要選購內壁是彩色的陶瓷,彩色陶瓷可能涉及煮水過程,顏料會析出重金屬,以內壁無色、無圖案最安全。

二、長期喝「電壺水」,不但析出重金屬還會致癌?
關於電熱水壺的使用安全,一直有不少爭議,尤其是有說法稱「長期喝電熱水壺燒的水,可能導致重金屬超標,不但會中毒還會致癌」,真相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首先我們要知道,正規的不鏽鋼製品並不會有錳超標風險。此外,錳元素並不是什麼「毒品」,而是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它是結締組織、骨骼、凝血因子等組成成分,參與人體鈣吸收、脂肪代謝、血糖調節等。
人體缺少錳,會影響生長發育,同樣長期過量吸入錳,也會導致中毒、致癌。
但要知道,錳的熔點非常高,達到1200℃以上,而電水壺煮水的溫度不會超過100℃。實際上,我國在電熱水壺抽檢發現,錳析出的最高值為1.168毫克/升,若要達到中毒量,相當於每天要飲用9升這樣的電熱水壺燒的水,這顯然很難實現。
高錳鋼電熱水壺的真正問題是商家,以次充好賣高價。好比一塊普通的石頭,賣出了了玉石的價格。但安全起見,還是建議選購食品級的不鏽鋼。

另外,電熱水壺用的時間長了,難免會出現水垢,這些水垢有害嗎?
水垢的出現主要是自來水本就存在一定量的鈣、鎂離子,在水沸騰後,就會產生化學反應,析出碳酸鈣、碳酸鎂等不易溶於水的物質,附著在水壺底部,從而形成水垢。
水垢主要就是碳酸鹽類物質,進入人體後會被自動分解一部分,還有一部分會隨著糞便排出體外,對人體並無威脅。雖然水垢對健康沒影響,但會降低水壺受熱面,因此可以通過泡蘇打水、檸檬水等方法及時清潔。
喝水對身體健康很重要,但要注意不要經常喝滾燙的水、沒有經過處理的生水以及在飲水機里存儲超過7天的水,這些水因過熱或細菌等因素,可能對人體造成傷害。

三、 塑料杯、玻璃杯、保溫杯,哪種最安全?
除了煮水的水壺安全很重要,喝水的杯子也很關鍵,日常最常用的杯子類型主要有塑料杯、玻璃杯、保溫杯等,哪種最安全?
若論安全性,玻璃杯相對於其他材質而言,是最安全的。玻璃水杯一般是無機矽酸鹽類材料,化學成分相對穩定,且燒制過程產生有害物質較少,日常喝水也比較容易清理。
塑料杯則建議需要購買食品級,可以裝熱水的塑料材質。塑料杯雖然表面看似光滑,但實際上有許多縫隙,容易藏污納垢。
保溫杯主要用不鏽鋼材質,若使用不當,如裝呈酸性飲品,或長時間盛放醬油、菜湯等,就容易發生化學反應,產生有害物質。
另外,日常要注意避開以下2種杯子,可能會帶來健康隱患——
1、釉上彩的陶瓷杯
這類杯子是先將顏料塗在釉上面,再烤制干,使用過程中顏料容易析出有害物質,因此不建議使用。
2、搪瓷杯
搪瓷杯是金屬為里、外鍍瓷釉製成,其表面瓷可能含有鉛、鎘等有害金屬元素,在酸性條件或者加熱情況下會滲出,容易危害健康。

喝水的工具,一定要選對,否則喝進去的也可能是「有害水」對身體健康造成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