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是孩子最喜歡的長假,但暑假開學,卻是很多孩子的噩夢。玲玲的媽媽也很苦惱,孩子每次假期的作業總要拖到開學的前兩天再寫,吃飯睡覺的時間都不夠了。

媽媽翻出了玲玲放假時,自己親手寫下的《假期計劃》:「早上7點起床,跑步30分鐘,然後洗漱,八點吃早餐。上午做作業一小時,閱讀一小時,中午午休。下午三點出門散步,然後,做作業,傍晚幫忙做家務。」
孩子的計劃很周密,早早就貼在了自己的書桌前,但是,執行起來卻很困難。
假期剛剛開始的時候,孩子早早就起床了,但是,他坐在沙發上上發愣,不願意出門鍛鍊身體。拿出作業本寫幾個字,就放在一邊不願意寫了。
接假期過半,書桌上早早地落了一層灰,《暑假計劃》也沒有執行幾項,孩子每天起床磨磨蹭蹭,作業不寫只想打遊戲。

聽到媽媽說話就蒙上被子,如果嚴厲批評他幾句,還會眼眶發紅,一副很委屈的樣子。
我們可以看出來,這個孩子是有上進心的,想要積極地去完成自己想做的規劃,但是,他的執行力又太差了,自尊心很強,又很敏感。
孩子很想努力成為更好的自己,卻被精神內耗一直拖累。

精神內耗又叫心理內耗,是心理學上的一個名詞,大概意思是:當一個人在需要自我控制的時候,需要消耗自身的心理資源。當你內心資源不足,不能夠控制自我,我們的身體就會感覺非常疲憊。
我們如果簡單一點地理解這個問題,就是當你想要變得更好,要求更高一點,內心卻總有另一種力量在拉扯,讓你不要那麼疲憊。
孩子如果長期精神內耗,對身心健康成長是很有影響的,有的孩子會焦慮、失眠,性格孤僻不合群,學習、生活都產生很多困擾。

孩子如果出現下面幾種現象,就有可能是屬於精神內耗,家長就要提高警惕了!
第一,孩子猶豫不決,有選擇困難症。
我們帶孩子去買玩具、買文具、買衣服,有的孩子總是對一些東西情有獨鍾,非這個不要,我覺得這樣的孩子,反而是比較好的。
而有一些孩子喜歡這個玩具,又覺得它有缺點;想穿這件衣服,又怕別的同學笑話,做事情總是猶豫不決。

小孩有選擇困難症,就是顧慮太多,東想西想消耗自身太多的能量,反而容易一事無成。
第二,孩子做事拖拉,不能堅持長久。
每一個人都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夢想,都想成為更優秀的人,孩子明明很想更好,但是,卻不能付諸於行動。
這樣的孩子就是自我控制的能量不足,沒法很好地控制住自己懶惰、貪玩的慾望。往往心理拉扯後,就選擇放棄了。

第三,孩子敏感脆弱,多愁善感。
小孩的世界應該是無憂無慮、自由自在的,但是,有些孩子卻做不到每天開開心心的。家長本來是無心的一句話,卻觸動了孩子脆弱的神經,孩子愛哭、不合群,抗挫折能力差。
精神內耗讓孩子身心疲憊,性格憂鬱,長期下去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家長一旦發現孩子有以上幾個特徵,就得開始干預了。

那如果我們的孩子真精神內耗了,家長應該怎麼辦呢?
首先,父母要無條件接納、愛自己的孩子。
孩子的自信和大膽都是來自父母給的安全感,「我愛你,僅僅是因為你就是你,而不是你要考100分,也不是你一定要聽我的話,我才會愛你。」
愛應該是沒有條件的,父母無條件地接納孩子的一切,孩子才會學會接納自己,成為一個自信大膽的人,不容易內耗自己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