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駕崩時,殉葬妃子雙腿為何都大大張開?原因非常殘酷!

2023-12-01     正一品     反饋

古人云生不帶來,死不帶去。也就是說,無論你在生前多麼的家財萬貫,多麼地位高權重,但始終是難逃死亡,終究不過是一片黃土,可以這麼理解,人的一生本就是從出生走向死亡的過程,但是古人的生死觀遠沒有我們現在那麼透徹。

尤其是古代的王公貴族,由於其生前的身份過於顯赫重要,所以亡故之後用於陪葬的物品也比較多,除了生前的喜好之外,甚至不乏活人,就從古代陪葬的妃子看,雙腿總是呈現出「掰開」的姿勢,她們在死前究竟經歷了什麼?

古人眼中的生死觀

古代人對死亡的理解遠不如現在那麼透徹,並不認為只是單純的死亡,對於底層人民來說,往往看得比較透徹,死亡就是死亡,但是對於統治階級卻並非如此,他們生前要麼統領軍隊,威名遠揚,要麼手握重權,家財萬貫,所以並不忍心面對死亡。

當時的古人有多畏懼死亡,前有秦始皇四處遍尋長生之道,後有大唐長生不老丹的煉製,就連西遊記之類的小說之中處處都透漏著長生不老的字眼,所以說,不少帝王世家為了逃避死亡都是在尋求長生之道的,但是始終都是徒勞。

面對無法逃避的現實,他們理解為,帝王將相死亡之後只是去另一個地方開疆拓土,所以生前的兵馬奴僕,後宮種種必須仍然相伴左右,所以,除了物品戰馬之外,還出現了可怕的活人殉葬制度。

活人殉葬的出現

其實早在先秦時期,就有了活人殉葬的苗頭,當時還屬於奴隸社會,當時有奴隸與奴隸主之分,所謂奴隸,是沒有人權可言的,也就是說,地位上其實與物品牲畜別無二致。是可以肆意買賣和殺死的。

所以大到天子,小到底層的奴隸主,死亡之時總是需要物品陪葬的,被當作物品的奴隸也是其中之一,墨子中記載,天子殺殉,眾者數百,寡者數十,將軍大夫殺殉,眾者數十,寡者數人。

也就是說,活人殉葬早從商周時期就已經存在,凡是官僚或多或少都有活人直接殉葬,只是當時的世界觀中並沒有這種概念。

其實宮廷殉葬也早從烽火戲諸侯的周幽王開始就有了,據專家在周幽王墓中的研究發現表明,這種殉葬都是皇帝在彌留之際,選擇自己喜歡的若干個妃子,然後在皇帝駕崩之後,賜妃子白綾人手一條,自縊而死之後和皇帝合葬。

除此之外還有活埋等其他殉葬方式,但是最殘忍的,當屬活人殉葬,這對殉葬者也是一種莫大的折磨,因為考古學家發現,以這種方式殉葬的妃子,雙腿都呈現出掰開的姿勢。

深挖原因

其實自秦始皇開始就有了活人殉葬的雛形,因為秦始皇渴望長生的願望終究沒有實現,所以死後除了現在所發現的秦始皇陵兵馬俑之外,還有嬪妃的直接殉葬。

秦始皇離世之後,二世殘暴不堪,大事畢,已臧閉中羨,下外羨門,盡閉工匠臧者,無復出者。也就是說,為秦始皇修建完陵墓之後,二世懷疑這些匠人們泄露其中的秘密,直接在修築完成後將他們盡數關在墓中,活活憋死,用來陪葬。

此外,殘暴的秦二世還下了一道聖旨,先帝後宮非有子者,皆令從死,也就是說,身為嬪妃卻沒有為皇帝留下子嗣的,全都陪葬,所以秦始皇的殉葬人數無法估量。

所以秦朝二世而亡,後面的漢唐時期明顯是吸取了秦朝的教訓,並沒有如此誇張的殉葬現象,只是在嬪妃死後,與皇帝合葬罷了。但是在明清時期,活人殉葬的現象又一次出現了,而且考古學家發現,殉葬的嬪妃腿呈現彎曲狀。

其原因其實是在於其自身,明清時期的殉葬過程和秦朝時期相似,人群都是沒有子嗣或者皇帝壓根來不及寵幸的嬪妃,皇帝駕崩之後,為保證完整性,基本選擇安樂死的殉葬方式。

皇帝死後,他們被賜毒酒,喝下之後便同皇帝一同被關入墓中,但是毒酒並不可能當下就發作,但是當時他們會由於自身的藥性或者通過外力被擊暈,然後由專門人員將暈倒的她們運送進去。

1/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