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特高鐵投資600億,中國幫修建竟自掏40億,最終為何說賺大了?

2024-03-18     駱鵬紀     反饋

在沙烏地阿拉伯境內,有一條黑色的鋼鐵巨龍蜿蜒於黃沙表面,連接著麥加和麥地那兩座伊斯蘭教的聖城。這個堪稱奇蹟的偉大壯舉——「麥麥高速鐵路」,便經由中國建造。

(沙特「麥麥高鐵」上的中國隊)

2008年,沙烏地阿拉伯向國際尋求幫助,希望能用600億買來專業團隊給自己修築高鐵,然而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已開發國家卻覺得無法從中獲利而拒絕。

最後我國挺身而出,以虧損40億為代價幫助沙烏地阿拉伯修建高鐵。就在西方國家嘲諷中國虧損時,中國卻又憑藉修成的高鐵翻倍回本。

這是怎麼回事?

沙特修高鐵

作為穆斯林眾多的國家,沙烏地阿拉伯腹地里存在著兩座極為重要的城市——麥加和麥地那,它們是伊斯蘭教徒心中的神聖之所。

因此,每年都會有數百萬人前來朝覲,輾轉於兩地間。

然而,沙烏地阿拉伯的基礎交通建設薄弱,僅能憑藉一條破舊的公路支撐教徒流動。高峰時期,發生在麥加和麥地那附近的意外層出不窮,甚至有人喪生。

2006年1月12日,震驚全球的麥加朝覲者踩踏事故造成了362人死亡,其中包括4位中國公民,令沙特當局痛心疾首。

(本次事故中的遇難者)

為避免此類現象發生,沙烏地阿拉伯選擇用金錢購買技術,希望有國家能施以援手,為自己在兩座聖城間修築高速鐵路。

雖然沙烏地阿拉伯開出了600億的誘人條件,但沒有任何國家敢接下這個「燙手山芋」。沙漠的地理條件之複雜、技術要求之苛刻,使多國專業團隊望而卻步。

就在沙烏地阿拉伯無奈之際,中國挺身而出,承諾會給前者打造出安全舒適的高速鐵路,方便人員流動、互通有無。

這一雪中送炭的舉動充分彰顯著人文關懷,為沙烏地阿拉伯點燃了希望的火苗。

縱使國際上的媒體冷嘲熱諷,質疑、批判我國基建水平,團隊成員們依舊頂住壓力、逆流而上。

以中鐵十八局為代表的單位接到任務後迅速出發,趕往沙烏地阿拉伯幫忙。

(中鐵十八局成員在沙烏地阿拉伯)

但此刻,他們還不清楚有更大的艱難困苦阻攔在前方。

地勢複雜,中國團隊困難重重

沙烏地阿拉伯的自然環境特殊,有幾座大山橫亘在中國隊眼前。

其一,沙漠腹地乾旱炎熱,植被稀少,施工條件極差;

其二,此處風沙盛行,不時襲來的塵暴會把各種顆粒物卷進電氣或通訊設備;

其三,沙丘多以流動型為主,粘土含量小,路基軟弱。凡此種種,給工人們帶來了很大麻煩。

(沙烏地阿拉伯的惡劣環境)

然而,以上數個令人頭疼的問題還只是「開胃前菜」,「麥麥高速鐵路」全線最大的挑戰,是搭建超寬混凝土箱梁橋。

由於氣候惡劣,水泥時刻面臨著開裂風險,想讓承托立柱穩定安全,需要先進的技術水平。

可笑的是,出於政策原因,沙烏地阿拉伯本地人有著極強的「自由」觀念,每天上班兩小時就算完成任務,馬上就會抽身離開。所以,施工勞動力匱乏竟成為了意想不到的困難之一。

面對條件制約,我國團隊迅速進行研究和考察,將問題逐個擊破。

工人們運用模型測算出沙丘的移動軌跡,在鐵路兩側留出空間,設置好積沙平台,努力降低塵土給鐵路運營帶來的負面影響。

與此同時,我國專家基於路面軟弱的現象制定了「衝擊碾壓法」,通過周期性地震波不斷提高黃沙深處的密度,為施工材料的運輸提供了便利。

在橋樑搭建上,團隊成員決定在立柱中加入大量橫向鋼筋,來降低混凝土開裂的機率,並對現場溫度進行測評,制定出一套完善的後期維護方案。

想解決令人啼笑皆非的勞動力匱乏現象,我們只能從國內運輸大量工人和設備,以填補空缺,儘量縮短修築時長。

為此,我國在沙烏地阿拉伯提供的原始經費上還自掏腰包,多投入了40億的巨款。

在中國團隊的不懈努力下,「麥麥高速鐵路」於2017年投入使用,年運客量突破1500萬人次,給沙烏地阿拉伯的住民帶來了極大福祉。

1/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