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9年的閱兵廣場上,巨浪2檢閱方隊緩緩駛過,讓一眾中國軍迷為之熱血沸騰。

根據央廣網的評價:
「巨浪2型飛彈是我國第二代潛射遠程彈道飛彈,機動突防能力非常強,是二次核反擊的主力,是維護國家戰略安全的鎮國重器。」
「鎮國重器」這四個字的含金量究竟有多高,不言而喻。
然而不少人對巨浪2仍舊持有懷疑態度,今天就來對比一下咱的「壓軸級」武器巨浪2和世界上其他同類武器,看看它究竟是個啥水平?
從誕生到服役
巨浪2的相關計劃任務時間很早,在上世紀70年代,中國還未改革開放的時候,中央軍委便正式批准了關於巨浪2的任務。

不過,這僅僅是批准了任務,那個時候巨浪1都還處於研發階段,我們只不過是為了驗證巨浪2的可行性。
按照我國當時的思路,第二代潛射遠程飛彈要具備8000公里以上的射程、採用3級火箭發動機。
後來在這個計劃的驗證過程當中,還促進了我國東風31飛彈的研發,當中國的094戰略核潛艇正式立項之後,巨浪2才真正立項。
從現有的可信公開資料來看,巨浪2最大射程約8000到9000公里、直徑2米、長度13米左右、可攜帶3到6個核彈頭、採用慣性制導和衛星制導結合的方式。

從它的參數來看,是一款真正意義上的潛射型洲際飛彈。
但是,就這一點來看,巨浪2的水平並不算高,8000公里的射程使得我國戰略核潛艇無法在中國海域就實現對美國全境的覆蓋。
再有一點就3-6枚核彈頭的搭載能力算是中下水平,對於地面目標的摧毀能力有限。
根據主流的說法,我國的巨浪2飛彈還有改進型號,可能是在航程和攜帶的核彈頭數量方面有所增加。

具體情況如何,沒有一個確定且可信的說法,畢竟這樣的鎮國神器性能參數是不會輕易曝光的。
美國三叉戟飛彈
簡單了解完中國的巨浪2飛彈之後,再來看看美國的潛射型飛彈,其中較為著名的是三叉戟彈道飛彈。
三叉戟彈道飛彈的出現時間要比巨浪2更早,美國洛克希德公司早在1971年就開始研發,在1977年的時候發射成功,1979年進入到美軍部隊服役。

【潛射飛彈發射過程】
到2005年的時候,三叉戟1型飛彈已經全部退役,這是美國的第三代潛射型彈道飛彈,雖說已經無法滿足美國需要,但還是有諸多可圈可點之處。
三叉戟1型飛彈採用了三級固體火箭發動機,僅有的星光制導方式不是特別先進,缺乏衛星制導的精度。
同時,三叉戟1型飛彈的射程達到了7400公里,如果部署在美國阿拉斯加州附近的海域,能夠對俄羅斯全境構成巨大威脅。
在三叉戟1型飛彈的彈頭處,可以攜帶8到10枚核彈頭。

從性能參數來看,三叉戟1型飛彈趕不上我國的巨浪2飛彈,雖說後者屬於中國二代,前者屬於美國三代,但不見得代差就能夠決定飛彈的水平。
實際上,三叉戟1型飛彈作為美國上世紀70年代的產品,在當時來說它已經達到了頂尖水準。
也正是因為有了三叉戟1型飛彈的鋪墊,美國才研發了後來的三叉戟2型飛彈,專業名稱UGM-133A彈道飛彈。
三叉戟2型飛彈也是美軍第三代潛射飛彈,並且也是美國現在最先進的潛射彈道飛彈,在1900年的時候服役,時間要比巨浪2更早。

三叉戟2型飛彈相當於是在前型級基礎之上進行了改進,同樣是三級固體燃料發動機,採用慣性+衛星制導方式,最大射程約為1.1萬公里。
三叉戟2型飛彈雖然同樣是裝8到10枚核彈頭,但分別是當量10萬噸W-76四型彈頭、當量47.5萬噸W-87二一型彈頭,整體打擊效果要比第一型號的三叉戟更好。
三叉戟2型飛彈被廣泛配備到美國俄亥俄級戰略核潛艇上,可以在美國海軍港口發射,實現對北半球任意國家的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