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網上有這樣一句話,不知大家聽沒聽過:女人嫁的是人是狗,生個孩子就知道了。
話可能有點難聽,但也有一定的道理。
對女人來說,生孩子可謂是鬼門關走一遭,如果在產後最虛弱的時候,非但沒有得到身邊人貼心的關懷和照顧,反而受到了不公正的對待、或者是被一味地忽視,那麼,這種傷害基本上很難讓女人釋懷。
這其實也是一些女人「月子仇」的由來。
可能有人會說,孩子是夫妻倆的,女人生了孩子,理應由丈夫細心照顧,受沒受委屈、得沒得到重視,主要還是看丈夫用不用心,怨不得別人。
這樣講也沒錯,很多時候,女人的「月子仇」,說到底就是男人沒有做到位、沒有盡到自己為人夫為人父該盡的責任,任憑女人自己一個人咬牙硬扛。
一個男人,能在女人最脆弱的時候,護著她,為她考慮、替她分擔,那麼,這種溫暖,足以抵消掉家庭瑣事帶給女人的勞累和心寒。

02
今天的案例來自一個男性讀者張輝(化名)的分享,他覺得自己做了一件正確的事,但又非常苦惱。
張輝有一個快滿月的女兒,一直是他和妻子兩個人在照顧,當然,說是夫妻倆共同承擔,還是妻子照顧女兒比較多,因為張輝白天還要上班,他只有下了班在家時才能幫妻子分擔。
至於為何會如此窘迫,原因很簡單:經濟條件不允許,請不起月嫂,也去不了月子中心;家裡老人又給不了幫襯。
不過,雖說生活一時有點苦,但妻子非但沒有任何的抱怨,反而很理解張輝,很多次,張輝回到家主動替她分擔,她還一個勁地攔著,生怕張輝太累。
對於妻子的做法,張輝既感動又慚愧:感動的是,妻子身體弱、一個人帶孩子,沒有責備過他,反而還懂得處處體諒他;慚愧的是,妻子都能如此寬闊、看得開,可他的母親卻不知道體恤人。
「也是怪我自己無能,但凡我能說服我母親,讓她真心實意地留下幫忙,也不至於讓我妻子這麼累。」
為什麼張輝會這樣說呢?
還是要從他的母親說起。
張輝的母親是在他妻子預產期前一周來家幫忙的,原本張輝想的是,母親和妻子都是很好說話、很明事理的人,一直以來也沒有啥矛盾,在一個屋檐下共處必然也能合得來。
既如此,母親幫忙帶孩子,不會有顧慮和擔憂,他和妻子呢,有人幫襯也能減輕一些負擔,等孩子上了幼兒園後,也就不用再麻煩母親。然而,沒有想到的是,妻子生下孩子沒多久,他的母親就回了老家,且還是被他給「逼」的。

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呢?
張輝的妻子是順轉剖生的孩子,不知是沒按母親的要求順產,還是沒能如母親的願生個大胖小子,自從見到了孩子,母親看起來一直都不太開心。
最初,張輝並沒有注意到這些,他沉浸在當爹的喜悅以及感嘆新生命的神奇中,只要有時間,不是照看女兒,就是幫著護理妻子,還是有一次,妻子趁著他母親去洗手間的空隙,悄悄地問他,是不是他母親心裡不開心、有什麼想法時,他才留意到母親的神情。
母親大多數時間都很沉默,和妻子的互動也比較少,除了和他說話,以及教他如何哄抱孩子、給孩子喂奶、換尿片時,會笑盈盈地給個回應,別的時間基本上就像是在放空自己,就連有時張輝的女兒哭了、拉了,她也不慌不忙、看起來不太關心。
想到可能是母親年紀大、經受不了在醫院陪護的折騰,張輝一開始覺得是母親太勞累,所以才會看起來無精打采,可後來,發生了一件事,他才覺得並不是如此。
妻子出院回到家後,因為夜裡要給孩子喂奶,於是,一家人商定,白天,張輝母親幫著帶孩子、做飯,妻子則除了喂奶就只管休息,等張輝下了班後,母親和妻子就好好休息,帶孩子、做飯以及家務,他全部承擔。
按理說,這樣的分工,對誰都好,大家都能得到放鬆,可接連兩天,妻子向張輝抱怨,每天他只要一離開家門,他母親就像變了一個人:以買菜的名義一出門就是一上午,從不幫著照看孩子;做完飯,自己先吃,就連飯菜的口味,也是按照自己的喜好,絲毫不會考慮張輝妻子哪些能吃、哪些不能吃;關鍵是還不能說,張輝妻子還未提點要求,她必定不帶猶豫地指責一句「太難伺候」。
一整天下來,只有在張輝快下班時,老母親才願意幫著分擔一下。

對於妻子的話,張輝半信半疑,他覺得以多年的了解,他母親不是妻子所說的那個樣子,再說了,就算母親心裡有情緒,孩子也是母親的親孫女,老人家哪有不疼愛自己孫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