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CTWANT》報導,美國總統最新簽署的行政命令,將採用「最惠國」計價模式,今天推文表示,他將使藥品價格降低59%。此舉引發台灣醫藥界高度關注,擔憂可能衝擊國內藥品供應。

圖片來源:路透社
藥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黃金舜提醒,此政策將迫使藥廠重新評估全球市場策略。由於台灣健保給付價格低廉且市場規模小,恐將成為藥廠供貨優先度的犧牲品。他建議醫療院所應提高庫存量,以因應可能的供貨短缺,藥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黃金舜認為,台灣製藥產業需要未雨綢繆,若美國砍價後無法維持基本利潤,可能要另尋出口市場。至於從美國進口的藥品,一定也會有變化,主管機關皮要繃緊,需有因應之道。

圖片來源:中時電子報
醫界人士分析,美國藥價向來是全球定價基準,一旦大幅調降,藥廠可能轉向其他市場提高售價以平衡利潤。醫師蘇一峰更直言,台灣長期以美國藥價三折購入藥品,美國藥廠還要賣給台灣嗎?在新政策下恐面臨藥廠撤出風險,避免世界藥價被台灣拉低。

圖片來源:路透社
若歐美藥廠提高藥品售價,而我國健保署無法相應地調升健保給付價格,恐有不少原廠藥物選擇退出健保體系,甚至下市,導致民眾無法取得部分重要藥品。另一種可能是健保署被迫重新檢討藥價與給付標準,致使整體藥費支出上升,進一步加重健保財務壓力。業界專家呼籲政府應未雨綢繆,加強本土製藥產業發展,將在地製造納入獎勵範圍,以提升藥品供應鏈的獨立性,減少對國際藥廠的依賴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