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催生二胎,稱孫女終是別家人,讓兒子不滿:不隨您姓,瞎操心

01
一直以來,生「男孩好」還是「女孩好」都是一個議論不斷的話題。
認為生男孩好的,覺得哪怕要辛辛苦苦地攢錢,幫兒子買房買車出彩禮,傾盡一切去娶個媳婦兒、累死累活地幫著帶孫輩,也是值得的,畢竟兒子跟的是自家姓,又能進族譜,父母百年以後,兒子還能掃掃墓,即便是兒子再不爭氣,但家裡有一個男孩子就是底氣,說出去就是好聽。
至於認為生女孩好的,無非是女孩子細心、貼心,更知道心疼人,父母年紀大了也能指望得上。
不可否認,雖說一直都在提倡男孩女孩都一樣,雖說現在人們的思想觀念也都有了很大的改變,但在「男女平等」這件事上根本就不可能達成共識,因為對男女一視同仁的家庭,不會去想是生男孩好還是女孩好,而那些心中本就對男孩有「執念」的家庭,即便是旁人說得再有道理,他們也聽不進去。
有些人,骨子裡總是認為「女孩就是不如男孩」,甚至會抱著「寧要沒出息的兒子,也不生有出息的女兒」的想法,他們不看重女孩子,不僅僅是因為女孩要經歷生育的苦,更多的是他們覺得女孩子嫁了人就是別家的人。

02
讀者方晴(化名)稱,自己的婆婆就是一個非常重視「男孩」的人。
方晴生下女兒後,婆婆只照顧了她和孩子半個月,就回了老家,不過,倒不是婆婆主動要回的老家,而是方晴委婉把婆婆「趕走」的。
方晴的丈夫大齊是婆家唯一的男孩,在他上面有兩個姐姐,當初就是為了要他,方晴的婆婆又是信偏方,又是燒香拜佛,終於在31歲那年如願。
可能也正是因為這一個兒子來之不易,婆婆不但對大齊非常「寶貝」,在得知方晴懷孕後,對方晴的肚子也是極其重視,整個孕期,婆婆說得最多的就是「千萬要注意好身體,照顧好我的大孫子。」
原本方晴以為婆婆也只是隨口一說而已,誰知道,直到她生下女兒,聽到婆婆不是唉聲嘆氣地說著「可別像我一樣,連生兩個閨女才得了兒子」,就是一臉鄭重地表示「抓緊養好身體,二胎一定會生一個胖小子」,她才明白婆婆骨子裡就是想要一個孫孫。
因為受不了婆婆在月子裡動不動就念叨著「你們打算什麼時候要二胎」、「就大齊這一個男娃兒,你可要給我們家再生個孫子,不然老家的人會看笑話」,方晴無奈之下,只好找到了大齊,聲稱自己吃不慣婆婆做的飯,不如讓她母親過來幫個忙,讓婆婆回老家歇一歇。
好在大齊還算理解,他毫不猶豫地找到了婆婆,好說歹說,總算把婆婆勸了回去。
就這樣,婆婆走後,方晴便把母親從老家喊了過來,一直到孩子一歲,她和大齊請了一個保姆,她的母親才回老家。

雖然平時大齊給婆婆打電話,以及逢年過節陪著他一起回老家,婆婆也會不停地質問「你們什麼時候給我再生個大胖孫子」,但想著畢竟不住一塊兒,因此,對於婆婆的「追問」,方晴和大齊都是隨口應付幾句,根本就不當一回事兒。
其實對於二胎,方晴私下裡也和大齊溝通過:他們兩個人的經濟條件擺在那裡,再要一個孩子說起來容易,但以後養起來可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而且,如果二胎再是一個女孩呢,那還要不要生三胎?婆婆想要孫子可以理解,但養孩子的壓力可全都壓在他們小兩口身上,沒有那個實力,還是別盲目生孩子了,不然到時大人過得難,孩子也會跟著受罪。
只不過,方晴的婆婆急不可耐,她等了一年又一年,眼看著小孫女都到了上幼兒園的年紀,兒子和兒媳還沒有一個準話,一氣之下,她帶著兩個女兒去了兒子家,想著讓女兒們幫著做一做思想工作。
對於婆婆和兩個姑姐的「不請自來」,而且又是催自己要二胎,方晴心裡是既生氣又無語,她還未說一句「孩子生下來可是要對他負責的,可不是一個是養、兩個也是養的放任不管」,就被婆婆懟了回去:
「你不要仗著大齊聽你的話,就不把我們家當回事兒!我們家就大齊這一個兒子,他若是只有一個閨女,那不就是絕戶了嗎?以後我們老家就沒人了!孫女終是別家的人,她長大了肯定就要嫁人的,到時候家裡沒有一個兒子能行嗎?你們年輕人咋想的我管不著,反正我們老一輩都知道養兒防老、積穀防饑,你多少要為我們老的考慮一下吧?我那個年代,都能養活三個孩子,怎麼到了你們這裡,養倆孩子還都能養不起了?」
這邊婆婆的話音剛落,那邊兩個姑姐就跟著勸,又是多一個孩子以後有事了,孩子們之間也能互相商量和幫襯;又是有兒有女才有福氣,雖然是在城市裡生活,但根畢竟是在老家,沒有一個兒子的話,在老家就會被人笑話、嚼舌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