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戚總來家裡聚會,老公屢說不聽,我花了49元找回往日幸福的感覺
《新結婚時代》里說:
「嫁給一個人,就是嫁給一種生活方式。」
婚姻不是一時半刻的短暫約會,而是朝朝暮暮的長期相伴,生活方式很重要。
正如《親密關係》一書中所說,剛開始時,我們被對方的外在所吸引,然後是價值觀,隨著時間的推移,最終決定親密關係能否穩定長久的,是生活方式。
現實生活中,很多婚姻關係的結束,往往與大是大非的原則問題無關,而是雙方的思想觀念和生活方式,差異太大導致的。

有一位作家曾說:
「不是所有的魚,都會生活在同一片海里。」
同樣,也不是所有的人,都會有一樣的生活環境,而不同的生活環境,會造就不同的思想觀念和生活方式。
我有兩個朋友,其中一個來自鄉鎮家庭,受教育程度不高,思想觀念比較傳統。
他比較注重家人之間的聯結,平時和親戚來往頻繁,相互之間熱情又親密,尤其是節假日的時候,家裡常常賓朋滿座,其樂融融,充滿人間煙火氣息。
他很享受這樣的生活方式,雖然人情往來有些累,但家庭的凝聚力很強,大家互幫互助,在城市裡站穩了腳跟,日子越過越好。
還有一個來自高知家庭,他一家人學歷都很高,平時各自忙各自的事,很少和親戚來往,逢年過節時,家裡也是冷冷清清的。

但他喜歡這樣的生活,覺得輕鬆自在。
其實,這兩種生活方式,沒有絕對的好壞之分,關鍵看你更喜歡哪一種生活,遵循內心的選擇即可。
可是,婚姻有時候會讓兩種不同生活方式的人,走到一起。如果伴侶最喜歡的生活方式,卻是你最無法忍受的,你會如何應對?
01.親戚總來家裡聚會
網友鄭妍(化名)和老公談戀愛時,並沒有意識到,兩人之間生活方式的差異,會給她將來的婚姻生活,帶來無盡的煩惱。
實際上,剛結婚時,兩人的婚姻生活很幸福,雖然夫妻之間經常有一些瑣碎分歧,但彼此相處還算和諧。
一方面是因為老公可塑性強,善於接納;另一方面,兩人當時感情正好,都願意為了對方,在生活的瑣碎細節上,做出一定程度的妥協。
後來,孩子出生了,公婆住進來了,問題就出現了。

公婆是普通的鄉鎮家庭出身。
他們和很多普通的父母一樣,沒什麼文化,也沒見過什麼世面,但為人善良熱情,對生活有著最樸素的認知。
他們秉持著「熟人社會」中「人多好辦事」、「血緣高於一切」的思想,把親情關係看得很重要,很注重親戚之間關係的維護。
他們平時熱衷於人情往來,會利用一切機會,把親朋好友聚在一起,聯絡感情,鞏固關係。
對鄭妍來說,公婆喜歡什麼樣的生活方式,與她無關。可問題是,在好客公婆的熱情招攬下,親戚總來家裡聚會,這嚴重影響了她的生活。
02.老公屢說不聽
鄭妍的工作屬於窗口服務行業,每天迎來送往許多人,在嘈雜的環境里,忙碌工作了一天,她非常渴望有一個安靜的家庭環境。
她每周只有一天假期。孩子沒出生時,她每到假期,可以一覺睡到自然醒,起床後可以逛商場、看電影,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
孩子出生後,放假的時候,她也會和老公一起,推著孩子到附近公園走一走,順便在外面吃飯,享受親子時光。

可是後來,家裡成了親戚聚會的固定地點。
他們的房子三室兩廳,比較寬敞,而且就在公交車站點附近,交通便利。最重要的是,家裡有熱情好客的公公婆婆。
於是,每到假期,她要幫忙婆婆購買食材,要和婆婆一起準備酒菜,要強裝笑臉招待客人……
更糟心的是,在大家吃飽喝足後,她和婆婆還要收拾清洗,忙到深夜。
對她來說,放假比上班還累,不但要承受身體上的疲憊,還要遭受精神上的折磨。
公公喜歡喝酒,老公和親戚們也一樣,每次聚會,家裡煙味酒味汗臭味,笑聲叫聲猜拳聲,占據整個空間,久久不散,成為她心頭的陰影。
她不敢怒也不敢言。一方面,她性格溫順,從小接受的教育就是,要知書達理,尊敬長輩,與人為善……
另一方面,目前居住的房子,雖然房貸是她和老公負責還,但當初房子的首付,是公婆出的,她沒有翻臉的底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