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家裡親人突然離世存款怎麼辦?教你三招,輕鬆取出錢,別再便宜銀行

2021-10-14     司馬懿     反饋

老人 如果突然去世,但是在銀行還有存款,那麼家人如何取出呢?不知道密碼、老人的身份證也已經註銷或丟失、同時沒有立遺囑的情況,家人該如何做才能取出存款呢 ?一起來看看。

先看看一個真實例子:

一名退休的大爺去年不幸過世、身份證也註銷了、但是猛然記起、他在銀行 有定期3年的存款20萬定期還沒到期、所以無法直接取出,但是好在家人知道密碼,很多網友可能覺得 —— 那很簡單啊,直接提款機上把這筆錢一兩次取出來不就行了? —— 答案錯誤![發怒]後來他的家屬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到處開證明、辦公證,最後才取出來,還花了4000多元的手續費,搞得疲憊不堪、還花了冤枉錢, 這是為啥呢?

如果按照本文的建議,他的家人就不用折騰了、也不必花這麼多手續費,早看早受益。

現在的老年人普遍有個習慣:一輩子積攢下來的錢都存到銀行,寧可利息少點但是更穩妥。而且很多老人還都習慣於存摺、存單之類的紙質憑證。

有些家庭老年人去世之後,就涉及到存款如何支取、分配等問題。但是,並非所有老年人都會把存款資訊留下、甚至在哪裡有存款都不會生前告知繼承人。那麼,這些財產未來如何處理?老人的「定期存款」豈不是變成「死期存款」?

因此,無論從方便程度、還是從風險控制角度,通過一定方式,妥善的讓每個家庭合理、合法的繼承老人積攢下來的財富,非常重要。

【2】三種辦理方式

方式(一):直接支取

直接支取有兩個前提條件:

有老人的存款憑證(銀行卡、存摺、存單等),並且知道密碼。 支取額度有限制。無論通過銀行卡在ATM機支取、或是通過銀行櫃檯支取,都有額度限制。一般來講,如果在櫃檯支取,5萬元以下的情況,可以由代取人持本人和老人的身份證明、存款證明支取。額度超過5萬元的無法支取,因為必須由持有人本人到場。

當然,如果老人開通網路轉帳、支付等業務,可以直接用老人的資訊在網路上辦理。

看似這種方式最省事兒、門檻比較低、沒什麼額外費用,但是對於繼承人而言風險最大,很容易引起後續的爭議糾紛:

並非所有繼承人均同意支取,如果某繼承人私自支取,意味著可能侵害了其他繼承人的權益。 並非所有繼承人都知道老人有類似存款,取款人涉及隱瞞、私自侵佔遺產的嫌疑。 如果在用途上沒有告知所有繼承人,同樣涉及到私自隱瞞、侵佔的問題。

因此,採取此種方式,有一個最大的前提:需要所有繼承人對於這筆存款有一致的分配意見。這種情況下,採取直接支取是最划算的,因為不涉及到額外的繼承費用問題。

如果不具備這個前提條件,完全不建議採用。未來涉及到的糾紛隱患造成的麻煩,遠遠比這些錢的代價更大。

方式(二):繼承後支取

這是比較「常規」的辦理方式。

老人的「現金」類財產,當老人去世之後,同樣變為遺產、在繼承范圍之內。

繼承支取的前提條件是:

知道老人在什麼銀行有存款。 需要有老人的存款憑證,是否知道密碼無所謂。 有明確的繼承「憑證」。

「繼承」方式下,需要所有繼承人辦理繼承手續。這種方式相對比較麻煩,好處是所有處理過程公開透明、最終的結論不具有風險性。但問題就在於,需要花費一定的繼承費用

繼承人不能直接憑藉老人的死亡證明、繼承人與老人的關係證明和身份證明等材料去銀行辦理。有些朋友提到:我都證明跟老人是父子關係了,憑什麼不能取出來?因為銀行無法明確判斷是否辦理人員為全部合法繼承人,萬一還有別的人怎麼辦?

因此這種方式下,最終能讓銀行辦理的憑證,是《繼承權公證書》或者《法院判決書》。

在繼承人沒有爭議的情況下,通過「公證繼承」途徑,由公證處出具繼承權公證書。 在繼承人存在爭議的情況下,通過「訴訟繼承」途徑,由法院機關出具法院判決書。

方式(三):法院調令+繼承

這種方式適用的條件比較特殊:繼承人知道老人有存款,但是不知道存在哪裡。

這種情況會非常麻煩。從辦理角度上來講,實際上是兩件事兒:

1/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