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歲女子確診胃癌,提醒:冰箱久置的3種食物,或是癌症「幫凶」

2023-08-20     櫻桃呀     反饋

劉女士今年28歲,大學畢業就入職了一家審計公司,平常工作十分忙碌、經常出差,吃飯也十分不規律。從大學時期她就有大採購的習慣,隔一段時間統一去超市採買食物,買回來後放冰箱裡慢慢吃。

但她現在的工作性質經常需要出差,有時候十天半個月不在家。回家後很疲憊,只要是沒有變質腐敗明顯的食物,她都會直接將拿起來吃,幾年時間一直是如此。

近幾個月,劉女士發現自己時不時會出現上腹部飽脹、反胃等表現,但她沒有太當回事。以為是自己這幾年飲食不規律讓胃病發作了,吃了一些胃藥,但服藥後,胃痛並沒有緩解,甚至越來嚴重

於是劉女士趁著周末去做了個胃鏡,經檢查發現她的胃內存在一個3cm的病灶,病理活檢確診為胃癌。在了解過往史後,醫生認為劉女士患癌與她長期食用冰箱內久放的食物相關。

一、冰箱久置的3種食物,是癌症的「幫凶」

全球範圍內,有近一半胃癌都在我國,但其實胃癌過去在歐美地區的發病率和致死率也極高,神奇的是在上世紀50年代到80年代,西方胃癌的死亡人數突然大幅下降超過5成,而主要原因竟然是因為冰箱的普及!冰箱的出現讓人們更容易獲得新鮮衛生的蔬菜水果和肉奶製品。

冰箱雖然可以讓食物保持新鮮,但是很多人卻習慣把所有東西都往冰箱裡塞,事實上,食物保存不當,也會對身體產生危害。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消化內科副主任醫師曹海霞指出:冰箱不是保險箱!研究發現,冰箱內食物超期儲存會滋生大量的細菌,包括有沙門氏菌、李斯特菌以及耶爾森氏菌等。食用了這些食物後,很可能會誘發胃腸道不適。

尤其是以下3種食物,長期食用可能會對健康產生危害。

隔夜飯菜

隔夜飯菜在冰箱內儲存很可能會滋生細菌,尤其是拿出來後,沒有充分加熱就直接食用,會導致噁心、嘔吐、腹瀉等症狀出現,嚴重的甚至會休克。且隔夜飯菜內的營養價值會大打折扣,長期食用容易導致身體營養不良。

另外,隔夜菜內會滋生大量的亞硝酸鹽,該物質會與蛋白質內的胺類物質結合生成亞硝胺,亞硝胺是一個很強的致癌物,容易增加身體癌變的風險。

烹飪熟後的海鮮食物

海鮮類食物放入冰箱>6小時就不建議繼續食用了,因為海鮮內的蛋白質會產生降解物,這些物質會對肝腎功能帶來一定影響,增加其癌變的風險。

發酵類米麵食物

常見的玉米面發糕、饅頭等發酵類米麵食物,長時間儲存會滋生大量的毒素,如米酵菌酸是一個對健康威脅極大的物質。一旦食用過量,會導致人中毒而死亡,微量則會對肝臟健康帶來威脅,增加癌症的發生風險。

二、早期胃癌不痛不癢,發現異常別大意

隨著人們的工作節奏加快、生活壓力不斷增大,不少人或多或少都會有點胃部小毛病,但人們往往很容易忽視這些小毛病,有時候甚至發展成為胃癌依舊渾然不知。

重慶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胃腸腫瘤中心副主任醫師張壽儒指出,從胃病到胃癌的轉變,身體一般會發出五個徵兆:

持續性胃痛

胃炎、胃潰瘍等良性胃病出現胃痛的時間節點都有各自的特點,會受到進食等因素的影響。一旦發現胃痛變得沒有規律,且持續性存在,則要警惕可能是癌變了。

上腹出現腫塊

在心窩處出現質地堅硬、擠壓疼痛的包塊,很可能是癌症引起。隨著包塊不斷變大,可能會累及腰背部出現疼痛感

燒心泛酸

燒心一般會出現在心窩處,感覺患處有一團火在燒一般。而反酸則是因為胃內的胃酸逆行向上導致的,嚴重的情況下會誘發癌變。

大便發黑

排除藥物、飲食等因素的影響後,發現排出的糞便依舊為黑色,需要高度警惕可能是胃部發生癌變引起。

體重驟降

癌細胞會在體內不斷與正常細胞搶奪營養,且胃癌還會讓身體對於營養物質的吸收出現障礙,短時間內會出現體重驟降。

一旦出現以上症狀,最好儘快到醫院進行篩查。但不管是否是出現症狀,我國專家建議,只要年齡超過40歲的高危人群最好定期篩查。

那哪些人群屬於高危人群呢?如胃癌高發地區人群、幽門螺桿菌感染人群、有胃病病史、家族內有胃癌病史以及長期飲食習慣不良、抽菸酗酒的人群,都建議儘早進行胃鏡檢查。

1/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