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最「能幹」的父母,卻養出最「無能」的孩子?

2023-09-20     玉兒     反饋

俗話說:「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

這句話的意思是,父母是什麼樣子,孩子就是什麼樣子。強調了父母對孩子的影響之大。

可是,現實生活中,往往有很多最能幹的父母,卻養出了最無能的孩子。

為什麼會這樣呢?

一:無條件地溺愛。

先生的姑姑,是個吃苦耐勞的人。

姑姑在麵條廠上班,一天工作十幾個小時,工資也就4000多。偶爾下班早了,還會去做小時工。姑父是司機,每天也是早出晚歸。

姑姑掙錢很辛苦。所以自己花錢很節儉,一雙幾十塊錢的鞋,她考慮了很久還是不捨得買。

姑姑有兩個兒子。因為她曾經夭折過一個孩子,所以特別寵愛這倆孩子。

為表弟們花錢,姑姑從不節儉。

大表弟24歲了,月入3000元卻過著月入3萬元的生活。留著最時髦的髮型,一身的名牌服飾,手裡拿著最新款的蘋果手機,腳下踩著奢侈品牌的鞋子。乍一看,你會以為他是個富二代。

小表弟上中學了,但是他每天最關心的事就是吃什麼和看什麼。

每天放學回到家,先摸到姑姑的手機,然後打開電視,躺倒床上一邊玩手機,一邊看電視。

家裡的飯菜如果不合他的胃口,他便拿錢出去吃。只關心吃和玩兒的他成績一塌糊塗,姑父偶爾問起他的學習情況,他便怒氣沖沖地摔東西。

雖然姑姑他們辛辛苦苦地為兩位表弟付出,但是他們並不感激父母的付出,甚至經常抱怨自己家庭條件不如別人。

古人說:「慣子如殺子。

當富人千方百計讓孩子學會吃苦時,一般的家庭卻對孩子的要求百依百順,千方百計地阻止孩子吃苦。

姑姑用自己的能幹,把倆兒子慣成了平民家庭的紈絝子弟。

在父母的溺愛下,倆表弟活的像巨嬰一樣。遇到一點點困難就趕快縮到父母的羽翼之下尋求庇護。

他們很難做出一番事業,因為他們的能力無法匹配他們的享樂主義生活觀。他們怕吃苦,不思進取,只想舒舒服服地享受,邊啃老,邊嫌棄父母的能力有限。

二,過度包辦,剝奪孩子的自主選擇權。

我的二姑有4個子女,倆女兒,倆兒子。她和姑父的畢生的追求就是生兒子,養兒子。

二姑的性格非常強勢。處處爭強好勝。她兒子擁有的當然不能比別人差。所以他們竭盡所能為兒子們創造更好的條件。

他們的前半生的目標是為了給大兒子娶妻買房,後半生則是為了給小兒子娶妻買房。

表弟還在上學時,二姑為了方便他以後說親,自作主張在市裡為他買了一套房子。交過首付以後,二姑夫婦便火速奔向工廠掙錢還房貸。

後來表弟找到工作了,自己有了收入,二姑要求他出錢還房貸,被表弟拒絕。表弟說自己掙得只夠自己花,沒有多餘的錢可以還貸。

二姑氣的到處訴苦,罵表弟「沒本事」,「沒出息」。母子關係一度很僵。

今年二姑又主張為表弟的新房裝修,叫上女兒女婿一起逼表弟出裝修費。表弟還是那句「沒錢。」把二姑氣的直接出去打工了。

她和姑父都是出賣勞動力掙錢的人。他們特別能吃苦,為了掙錢可以不眠不休,為了省錢可以少吃少喝。

二姑和姑父年近60了,在魚片廠打工,每天工作12個小時,在冷水中撈魚片。手指因為長年浸在冷水中患上了風濕,關節處都有些變形了。

但是他們為之奮鬥的兒子們,卻從來不關心他們的生活,也不從過問他們的身體健康狀況。

他們倆,就像一棵為了孩子貢獻了所有的蘋果樹。雖然,現在只剩了一截樹樁,但是,仍在為兒子們發揮餘熱。

他們收穫的卻是,大兒子覺得父母偏心弟弟,對他們不理不睬。小兒子覺得父母管太寬,也對他們不理不睬。

二姑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為兒子們掙錢上,忽略了親子關係的經營。用金錢包辦兒子們的生活,卻在晚年時被兒子們百般嫌棄。

勤勞能幹的二姑經常向我們訴說自己的委屈,但是當有人勸說她休息一下時她立刻反駁:「不幹怎麼辦?他們都那麼沒出息,我再不幹,人家不笑話嗎?」

老家裡很多像二姑一樣的父母。養育孩子只注重經濟上的支持,不注重情感上的交流,導致親子關係很緊張。

孩子對待父母如同對待一台取款機。需要用錢時,走近它,不需要用錢時,對它視而不見。

父母的邊界力不清晰,把自己的命運跟孩子捆綁在一起,習慣性大包大攬,不但不利於孩子的個人成長,而且會讓孩子喪失奮鬥的動力。

三,放任自流,缺乏陪伴。

表哥夫婦是親戚中勤勞致富的典範,表哥晚上抓魚,白天在工地上幹活兒,表嫂經營一個魚攤。夫妻二人,年收入30萬打底。

1/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