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攝影師的獨白:淺談膠片直閃

2024-01-01     招財豬     反饋

2017年夏天,和cara在北鑼鼓巷買了一台二手理光膠片機和幾卷愛克髮膠卷,在玩兒了8年數碼單反以後,再次體驗膠片復古和最簡單的機內閃光燈,拿著傻瓜膠片機,我好像又找到了最初按快門時簡簡單單的感覺。有人說,膠片的物理特質與沖印的化學反應,更能讓人感受到影像的「溫度、速度、溫柔與憤怒」。手動上卷,大硬閃,膠片顆粒。一卷135偷得格數再多,也只有三十幾格的機會。衝掃出來的顏色,像是回到了90年代的美好。

於是,這兩年的時間,在數碼創作之餘,我有時會用手裡的二手傻瓜膠片機進行人像拍攝,膠片配合直閃在弱光條件下所創造出的光線也帶給了我不一樣的觀感。可以說,膠片直閃的使用,衝掃出的照片,相比數碼,有一種更強烈的侵略性與畫面感官衝擊力,這樣的魅力深深地吸引著我。

膠片直閃一直是攻擊重災區。

很多攝影師的膠片直閃作品都被攻擊的一無是處,甚至直接將膠片直閃和裝逼、新銳畫上等號。他們抨擊自己眼中的爛片,自己卻沒有作品,也很少向人們傳導正確的審美標準和提高攝影水平的方法。而掛人的微博下面,盡是附和評論的烏合之眾和躲在手機螢幕後面看熱鬧的吃瓜群眾。

「可惜他們寧願自瞎雙眼也不願意學會理解和欣賞」,畢竟嘲笑別人比欣賞別人提高自己容易得多。

我無意和噴子理論攝影本身,作為既不抱團混圈也不以攝影盈利謀生的純粹愛好者,噴子的攻擊對我的工作和生活沒有影響,而我比較擔憂的是,對於本身主觀意識不強且攝影底蘊欠缺的一部分攝影愛好者來說,人云亦云,噴子說膠片直閃是垃圾,看客就不明所以的跟著附和排斥,這既侮辱了審美,也消費了觀眾。當多了看客,會影響自己的攝影創作和對審美的獨立判斷。當然噴子們只有否定別人的能力,卻不具備自己創作攝影作品讓別人評判的度量,更沒有正面積極地告訴攝影者這個東西美在哪裡,如何能拍得更好,所以不在我的受眾范圍內。

我更希望那些真正的攝影愛好者可以在更多的了解到膠片直閃的特性後,享受它帶給你的最初的快樂,發現復古的美好,保持對攝影的熱情。

閃點悖論1:膠片直閃光線太硬,不柔和

討論焦點:光比大小

在攝影過程中遇到光線不夠理想的時候,我們會有使用閃光燈進行補光的情景。直閃是所有閃光燈裡一種最簡單直接的使用方式,也有人直閃稱為「硬閃」,之所以這麼說,是相對於能產生自然柔和光線的「柔閃」而言。簡而言之,膠片直閃被吐槽最多的點,無非是光線太硬,不柔和。

普通人接觸閃光燈的機會最多的就是手機上的閃光燈,再高級一點,膠片傻瓜機或者數碼微單都會有自帶閃光燈,直閃恐怕是我們平常生活中能接觸的最簡便最廉價的閃光燈的使用方式,是很多人在生活中拍攝時下意識的選擇,也是為畫面創造可能性的最直接的一種方式。

這裡說的光線的硬和軟,用攝影基礎的術語來說,叫做「光比」(Light Ratio)。光比指的是被攝物體的主要部位受光面的亮度與陰影面亮度的比值,通常是指主光與輔光的比例。一張照片的光比決定著這張照片的反差。一般來說,如果是亮部的測光和暗部的測光值相差1個EV值時,我們就會說這時的光比是1:2,差2個EV值,就光比是1:4,而如果是3個EV值時,就是1:8;差4EV時,就是1:16,大家可發現,光比的是2的幾次方去加乘上去的。數字差越大,其亮面和暗面的亮度差異度就越大。

在剛開始用數位相機在有陽光的白天進行人像拍攝的時候,一些攝影前輩會告訴你,正午的陽光,屬於硬光,會讓主體的亮、暗部呈現強烈的反差對比,光比過大,應該避免。早上七八點的日出,下午四五點的日落,這些晨昏時刻的斜光是更為柔和的軟光,應該在這個時候進行拍攝,才是好的。

所以這樣的理論是正確的嗎?不完全正確。

其實在正午的陽光下拍照,光比的問題我認為只是第二個影響圖片的因素,最影響的因素不是光比,而是光源位置。正午的時候,太陽在天空的最高處,屬於頂光。由於陽光向頭頂垂直照射,攝影的效果往往是人物臉部凸出的頭額、鼻尖和顴骨等處較亮,而凹陷部位則會產生濃重的陰影。因此雖然反差較強,但反差的位置不能提高人像的表現效果,所以通常避免在正午拍照,主因是頂光。

反差的控制會影響觀眾看圖時的感覺。很多時候,我們會應用反差的控制來製造我們所要的感覺是要硬一點還是柔一點,簡單來說,就是看要照片的風格比較硬朗個性一點、還是比較柔順唯美一點。我們不能奢望每次都在最理性的光線條件和環境中拍攝,重要的是面對不同的光線客觀條件,根據創作需要,揚長避短,這才是出片的關鍵。

直閃的大光比會讓面光的亮面和背光的暗面曝光差值多一點,強烈的膠片直閃追求的側重點是更強烈的侵略性,是凸顯影子的輪廓。攝影作為侵略性很強的一種行為和媒介,合理使用直閃,會讓影像媒介產出時,具備更強的畫面感官衝擊力,這是柔光所達不到的效果。

因此,說膠片直閃光線太硬,不柔和就不是好作品,這是一個悖論。不是只有柔光唯美風格、低反差的美才是美,凸顯影子和侵略性的高反差強烈感官衝擊的作品就不好,這是光比概念認識欠缺造成的對閃光燈的刻板印象。

1/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