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注與仔細,不但可以有效率地運用時間,也可以避免出錯,事後還要花上更多的時間去進行除錯或彌補,所以,從小就要讓孩子建立良好的習慣和態度,真的很重要。
4、父母的陪伴如果造成干擾,要離開
有時候,在旁邊陪孩子寫作業,孩子會一直想跟父母聊天,其實反而造成對彼此的干擾。特別是親子關係良好互動的情況下,孩子總是有很多話想跟父母說,這時,要鼓勵孩子儘快認真的把作業寫完,大家就可以一起進行別的事。
讓孩子知道,遇上作業有問題時,可以找父母討論。但是不要利用寫作業的時間,跟父母聊天。那會讓寫作業的時間延長,一次專心做一件事,可以訓練孩子專注與負責。

5、鼓勵孩子,認真寫完作業,就可以自由運用時間
當孩子把作業寫完,剩下的時間,要讓孩子可以自由運用。不管是玩遊戲、看書、運動,或是說話聊天。不要再讓孩子寫其他的練習冊,過多的練習,只會讓孩子對學習退避三舍,產生排斥。
要讓孩子知道,有效率的完成回家作業,剩下的時間,就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這樣,孩子才會珍惜時間,把寫作業的效率提高。
我在學校代課時,若有剩餘時間讓孩子們寫作業,大概都會出現兩種情形,一種寫完作業就可自由運用時間的孩子,都會趕快認真的寫;另一種不想寫的孩子,就會選擇看書、畫畫,甚至發獃。
因為他們說:「老師,我作業如果寫完了,在輔導班就要多寫考卷,所以作業要留在輔導班寫。」孩子真的不喜歡,一直重複的書寫與練習。
6、高年級以後,可以不用檢查孩子作業
每個孩子的個性不同,父母可以依照孩子的需求,決定何時停止幫孩子檢查作業。當然,這也跟老師的需求有關,有些老師希望家長配合檢查作業;有些老師希望家長只要確認孩子有寫作業就好,而不用看內容。這需要父母和老師相互配合。

要不要看孩子的作業內容?這可以慢慢地放手。當孩子到高年級時,可以跟孩子說,不會再仔細幫他檢查作業,要他自己完全負責。
最遲,到初中時,就不需要再幫孩子檢查作業。因為這會造成兩種狀況,不是讓孩子過度依賴,就是造成親子關係過度緊張,對親子雙方都不好。
寫作業,其實在專注與認真的情況下,都不會花太多的時間,要從小培養孩子認真寫作業的習慣。從小養成專注、認真、負責任的態度,用心寫作業,會讓孩子對學習產生信心。
在小學階段,要多讓孩子玩遊戲、運動、要讓孩子多練習陳述在學校發生的事情。學會說,學會思考與表達,也要學會有效率的運用時間。讓孩子在快樂中學習,學習中快樂的成長。
未來的升學道路多元,應該要培養孩子各方面的素養。而素養,是一種知識和態度和技能的加總新學習,也就是說,孩子要有能夠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讓這能力可以表現在自我學習、解決問題和適應未來社會上,隨時可以產生應變的機智。

不要再給孩子過多的填鴨教育,要多引領他思考與提問,孩子的腦筋才可以在活化中,不停的更新與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