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高中回頭看,什麼樣的孩子學習有後勁?

2024-03-03     玉兒     反饋

據我這幾年的觀察,學習有後勁的孩子,一般有這幾個特點。

會玩,至少有一項愛好或特長

橙子高中入學前軍訓了幾天,那是他第一次和高中的同學接觸。

軍訓回來,橙子有種找到了同類的興奮感:我以為重點高中的學生都很卷,都是死學的那種,沒想到,他們都玩遊戲,好多人喜歡玩《原神》,也特別能鬧騰,我們太有共同語言了,拋的梗也都能接得住。

我的觀察也是這樣,學習有後勁的孩子並不是一味地死用功。他們的時間沒有被學習占滿,學習之餘,他們愛玩也會玩,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愛好和特長,比如踢球、樂器、遊戲等等。

他們也會組隊打遊戲,熬夜看球賽,但該學習時也會專注學習。

在暢快淋漓的玩中,他們的感受都被激活了,感受到自己活生生的存在,充分享受了樂趣。

這些感覺會幫他們對沖學習的枯燥,緩解學習壓力,很少會有無意義感。

據說可以把學生分成四類:

會學又會玩;會學不會玩

會玩不會學;不會學也不會玩

會學又會玩;會學不會玩

會玩不會學;不會學也不會玩

一般來說,有發展潛力、有後勁的是那些會學又會玩、會玩不會學的孩子——後者可能不擅長書本學習,在學校階段有些吃力,但腦子靈活人緣好,走入社會後往往如魚得水。

會學不會玩的孩子,是傳統意義上的好學生,但死用功的機率比較大,未來也可能發展得不錯,但大多是走常規路線。

既不會學也不會玩,這類孩子有點可惜,不管是在學校還是進入社會,存在感都比較低。

沒有被補課傷了元氣

我在諮詢中發現,有的孩子本來很聰明,對學習也不反感,但從小學開始就各種興趣班、輔導班,平時課後補、周末補、假期補,年復一年,孩子就疲了。

因為他發現,學海真的是無邊無涯。

有的變得很牴觸學習,有的不是那麼牴觸,但明顯動力不足,一提學習就疲疲沓沓,軟磨硬抗。

這就是被補課補傷了元氣。

如果孩子在小學、初中時就出現這種情況,那一定要引起注意,及時調整。

因為到了高中,課程難度加大,進度加快,需要孩子調動更多的主動性去學習。如果孩子的動力不足,或者有心無力,就很容易掉隊。

我認為比較好的狀態,是在初中階段只用了六分左右的力,到了高中,才有發揮潛力的餘地。

很多家長期望孩子能學得多一些,學得快一些,當下也能拿到一些成績。但千萬不要以犧牲孩子的後勁為代價,獲取暫時的領先。

就像長跑,如果一開始就拼盡全速,看上去暫時領先,但到後面就沒勁了,只能眼看著被別人超過去。

記憶力好,邏輯思維強

這兩點我覺得屬於天賦優勢。

雖然每個人的天賦優勢不盡相同,用好了哪樣都能做得很出色,但不得不承認,如果有這兩個優勢,在學生階段確實是很占便宜的。因為這兩點是目前學校考察的重點。

記憶力好,邏輯思維能力強,學習起來就輕鬆很多。

尤其是邏輯思維能力。在初中階段還不太明顯,因為初中功課不算很難,老師一遍遍帶著練,靠死記硬背、照貓畫虎也能做出來,所以差距不是很大。

但到了高中階段,單靠死記硬背就不太管用了,對理解力、邏輯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差距就拉開了。

有些女生,初中成績還不錯,到了高中就表現平平,顯得沒有後勁,就是因為邏輯思維能力沒有跟上。

而一些男生,初中表現平平,卻思維活躍,或者有點調皮搗蛋,到了高中就「開竅」了,也有這方面的原因。

擅長邏輯思維的孩子還有一個特點:

不滿足於直接給答案,喜歡把一件事自己琢磨透。因為思考對他來說不是任務,而是樂趣,他享受思考的快感。

有學習的主體性,

認為學習是自己的事

另外,有學習後勁的孩子,在學習上會有一種主體性。

什麼是主體性

就是感覺自己是學習的主體,學習是自己的事,不是為了應付老師、為了父母而學的。

這是一種認知,也是一種感覺。

這和孩子的先天特質有關,也和父母從一開始就不過多干涉孩子學習有關。

從孩子上小學開始,父母就把握好界限,會輔助、會引導,但不過多干預,不把學習的事攬到自己身上。

慢慢地,孩子就形成了這樣的信念,知道學習是自己的事。

孩子一旦形成這樣的信念,父母就會省心很多。孩子也會更有主動性,對學習更上心,遇到問題會主動想辦法解決。

有好的學習習慣

養成一些好的學習習慣很重要。

當然,一個人不一定具備所有好的學習習慣,但在長期的學生生涯中,一定會有意無意地養成幾個適合自己的好習慣,或者說行為模式。

比如回家先寫完作業再玩,把完成作業當成必須要完成的事。

這些好習慣會讓孩子減少內耗,增加自我掌控感,更容易獲得積極反饋,這些會讓他們的學習之路走得更遠更穩。

如果說,從孩子入學到高考,學習是一場3000米長跑,高中階段應該是賽程的後半段。

這個時候,拼的就是耐力和最後的發力。

所以,後勁很重要,耐力很重要。

要想學習有後勁,很多事都要在小學甚至更早階段打下基礎。

要想學習有後勁,就要多在學習之外下功夫,比如意志品質、能力習慣的培養。

在孩子小時候,家長更重視什麼,做了什麼,或者沒做什麼,當時可能不覺得,時間拉長到十年之後,結果就顯現出來了,分化也會更明顯。

希望這篇文章能讓你少走一些彎路。

玉兒 • 190次觀看
玉兒 • 2K次觀看
玉兒 • 470次觀看
玉兒 • 190次觀看
玉兒 • 300次觀看
玉兒 • 230次觀看
玉兒 • 70次觀看
玉兒 • 340次觀看
玉兒 • 740次觀看
玉兒 • 140次觀看
玉兒 • 60次觀看
玉兒 • 430次觀看
玉兒 • 20次觀看
玉兒 • 260次觀看
玉兒 • 150次觀看
玉兒 • 80次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