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關係處不好?往往是這五種原因在作祟

2024-03-12     玉兒     反饋

父母內心都是愛孩子的,可是愛孩子的方式有區別,有的是溫柔,直接表白型,天天嘴裡說:「寶貝,我愛你!」

和孩子時常擁抱,這樣的孩子非常有安全感,生活有底氣,無論怎樣,感覺有家裡托底,做事情比較大膽從容,和父母關係也比較好。

有的父母雖然心裡很愛孩子,但是表達方式讓孩子有些誤解,孩子沒有感受到父母深切的愛,和父母時常吵架,親子關係不那麼融洽。

和自己的孩子關係處不好, 往往是這五種原因:

1、不能委婉溫柔地溝通

孩子年齡小,心智還不成熟,說話做事往往意氣用事,看起來有些幼稚,家長聽孩子說話不對頭,做事也欠考慮,一下子火冒三丈,直接拒絕,甚至訓斥,給孩子的熱情潑了盆冷水。

孩子感受到壓抑,自己的想法不能實現,於是怪罪父母,其實父母的意見有時是正確的。

如果父母不發火,講清楚為什麼不允許孩子做的原因,這樣做的後果是什麼,孩子就會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深深理解父母對自己的愛。

2、教育方式需要靈活,嚴慈相濟

一味地嚴格,或者一味地慈愛,都不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太過嚴厲,只盯著孩子的錯誤,不管是大事小情,看見就糾正,改正不了就一頓訓斥,長期如此,會壓抑孩子的靈性,親子關係失和。

只是慈愛,看見孩子的錯誤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其實更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表現,會讓孩子缺乏擔當責任意識,形成一些不好的習慣。

當孩子長大成人後,就會為某些不好的行為買單,這時孩子才會意識到父母的溺愛,反而是一種缺失。

3、缺乏良好的親子陪伴

父母忙著工作賺錢,沒空照顧孩子,有的讓老人帶娃,看著是自己省事兒了,其實孩子長大後更費事。因為老人精力體力有限,照顧孩子的起居生活已經很勞累,對學業上的事情往往無法進行科學有效的輔導。

父母工作了一天,晚上回到家,晚上可以說是和孩子陪伴的黃金時間,可是父母看手機,刷劇,美名其曰是讓孩子獨立,其實是偷懶。

孩子在小低年級,需要父母的有效陪伴和科學規劃發展,孩子才能更優秀,和父母的親子關係才會更和諧。

4、達不到要求就失望

孩子如果一向比較優秀,偶爾一次失誤,成績下降,父母對孩子期望很高,對孩子表現出明顯的失望,而又不想辦法幫助從情緒低落中走出來,那麼孩子就真的可能會落後了,一蹶不振。

和父母的關係也會產生矛盾,認為父母喜歡的只是成績,而不是孩子本人,和父母關係產生裂痕。

沒有常勝將軍,讓孩子品嘗到成績下降的滋味,增加抗挫折力,父母幫助孩子分析試題,找出自己的薄弱環節,反覆練習,讓薄弱的環節成為自己的強項,助力孩子提高成績,成為孩子的主心骨,孩子會感激父母,親子關係和諧。

5、過度干涉

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和規劃,父母喜歡擺出威嚴,處處干涉,態度強硬,孩子只能服從,不能有一點兒意見,孩子沒有自己的獨立空間,弦繃得太緊,親子關係也是劍拔弩張。

尊重孩子的想法,孩子總是要超過父母的,父母可以給孩子提建議,把把關,但也要相信孩子的思維判斷,培養孩子自主決定的能力。

孩子經過深思熟慮做出的決定,走得堅定,不後悔,更不會埋怨父母干涉自己,親子關係溫馨。

寫在最後

「可憐天下父母心」,父母都是愛孩子的,注意方式方法,用愛包容,見證孩子的健康成長。

父母和孩子經常互相表達愛心,甜蜜溫馨;同時父母友好地對孩子提出建議,科學引導孩子的成長規劃,是很好的親子關係相處模式。

玉兒 • 190次觀看
玉兒 • 2K次觀看
玉兒 • 470次觀看
玉兒 • 190次觀看
玉兒 • 300次觀看
玉兒 • 230次觀看
玉兒 • 70次觀看
玉兒 • 340次觀看
玉兒 • 740次觀看
玉兒 • 140次觀看
玉兒 • 60次觀看
玉兒 • 430次觀看
玉兒 • 20次觀看
玉兒 • 260次觀看
玉兒 • 150次觀看
玉兒 • 90次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