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吵架時,孩子都在想什麼?看完只覺得心酸……

2024-04-25     玉兒     反饋

對於孩子而言,他們根本無法理解為什麼平時恩愛的父母突然間惡言相向,為什麼有趣的爸爸會大發脾氣,為什麼溫柔的媽媽會不停地哭泣。

但他們潛意識以為這個世界上發生的事情都與自己有關,於是就會下一個結論:「都是我的錯。」

《親密關係的秘密》一書中就曾提到一位女孩,她就深深地相信:

如果她沒有出生,她的父母就不會吵架。

這當然不是事實,但是孩子確實會莫名地愧疚,負罪感使他們變得敏感、脆弱、謹小慎微。

3.試圖拯救家庭:「我要讓他們和好如初。」

有位朋友有段時間經常和丈夫吵架,吵到要離婚的地步,7歲的女兒也感受到了爸媽身上的低氣壓。

有天晚上,女兒拉住媽媽的手問:

「媽媽,我以後乖一點,你和爸爸是不是就不會分開了。」

「媽媽,我以後乖一點,你和爸爸是不是就不會分開了。」

這句話,讓她心痛不已。

我們還是天真的孩子時,我們常常認為自己可以拯救父母的情緒,拯救父母的婚姻。

正如德國心理治療師伯特·海靈格說:「孩子是家庭的保護神。」

他們會努力變得懂事、優秀,迎合父母的想法,以為自己只要足夠優秀、聽話,父母就會開心起來,家庭重新回歸和諧。

保護和拯救方式不一定都是溫和的。

有的孩子會試圖將父母的注意力吸引到自己的身上來,選擇製造問題來獲取父母的關註:

在父母吵架時大發脾氣;離家出走、不上學;有時還會傷害自己,比如生病,讓大人無暇顧及曾經發生的不和。

從這個角度來看,孩子的身心狀態,有時候也能暴露家庭的氛圍。

4. 與父母疏離:「我只想逃離這樣的家。」

隨著孩子年齡增長,面對父母之間爭吵已經不像小時候那麼敏感,相比較忍受痛苦,他們更希望能夠逃避家庭里的烏煙瘴氣。

有網友說:

「我很想知道他們累不累,我不明白他們為什麼要結婚,我也不明白為什麼生活會是這個樣子。」

「我很想知道他們累不累,我不明白他們為什麼要結婚,我也不明白為什麼生活會是這個樣子。」

如果父母的婚姻帶給孩子諸如此類的消極感受,孩子就會不願意回家。

讀到這,可能有的朋友會說,爭吵對孩子傷害這麼大,是不是意味著我們不能當著孩子面吵架?是不是一點不能傷害到孩子的感受?

衝突,原本就是生活的一部分。

特別是做了父母之後,衝突次數比我們想像中要多得多。

溫格·朱利在《幸福婚姻法則》中說:

「在這個世界上,即使是最幸福的婚姻,一生中也會有200次離婚的念頭和50次掐死對方的想法。」

「在這個世界上,即使是最幸福的婚姻,一生中也會有200次離婚的念頭和50次掐死對方的想法。」

有的父母害怕爭吵給孩子帶來負面影響,會有意避開孩子。

然而我們都低估了孩子的洞察能力,大人自以為完美掩飾的「和諧」氣氛,孩子依舊能敏銳地捕捉到冷漠和疏離,在這種表里不一的關係里,他們同樣承受著壓力。

事實上,真正對孩子造成傷害的不是衝突,而是父母處理衝突的方式。

家庭是我們學習應對衝突的最佳場所。

面對衝突,我們也可以有很好的處理方式,完全可以在處理好婚姻里的分歧之餘,安撫好孩子。

如何做呢?

第一,告訴孩子:「大人吵架並不是你的錯。」

電影《怦然心動》裡面有一幕:父母大吵一架,女兒朱莉看到了,很是傷心,緊緊地捂住了耳朵。

爸爸發現了朱莉的情緒,他告訴她:「對不起,這不是你的錯。我們會想辦法解決的,我保證。」

在父母的安撫下,朱莉很快地從不安中解脫出來。

為了孩子的心理健康,有時候,我們需要讓孩子知道,這一切都不是他的過錯,他並不需要對此負責:

「我們不是因為你而爭吵。」

「我們只是因為對一些問題的看法不同而起了爭執。」

同時,認可孩子的感受,並表達對孩子的愛:

「剛剛爸爸媽媽吵架,是不是把你嚇到了?」

「我們不想讓你受到任何傷害,抱歉我們沒有控制好自己情緒。」

「就算爸爸媽媽吵架,也會永遠愛你。」

這麼做會讓孩子重新找回安全感和歸屬感,他們就會明白,父母也跟孩子一樣,偶爾也會發脾氣、不高興,這些衝突很多時候都是短暫的,無論吵架與否,都不會影響父母對自己的愛。

第二,別把孩子捲入衝突

有的父母吵架,會把孩子拉進來,有意無意地說著對方的壞話,甚至讓孩子疏遠與另一個人的關係。

孩子是深愛著自己的雙親的,對他而言,爸爸是天,媽媽也是天,選擇任何一方,都是一種背叛和分裂。

1/2
下一頁
玉兒 • 190次觀看
玉兒 • 2K次觀看
玉兒 • 470次觀看
玉兒 • 200次觀看
玉兒 • 310次觀看
玉兒 • 230次觀看
玉兒 • 70次觀看
玉兒 • 340次觀看
玉兒 • 740次觀看
玉兒 • 140次觀看
玉兒 • 60次觀看
玉兒 • 430次觀看
玉兒 • 20次觀看
玉兒 • 260次觀看
玉兒 • 150次觀看
玉兒 • 90次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