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愛孩子,不是只給他呵護就夠了,更要教會他感恩。
百度貼吧中有一個名叫「啃老族吧」的地方,2萬多的關注,高達17萬的帖子。
這裡聚集了一個個有能力,卻不工作的成年人,他們每天樂此不疲地分享,自己是如何剝削父母辛苦賺來的血汗錢。
他們一邊心安理得地花著父母的錢,在家混日子、打遊戲、浪費時間,一邊還嫌棄父母賺的太少,不夠自己揮霍。
《詩經》說:「哀哀父母,生我劬勞。」
這些被啃的父母,家境大多不富裕,他們有的是外賣員,快遞員,洗車工,搬運工,甚至還有殘疾人。

他們付出一切,含辛茹苦把孩子養大,孩子卻絲毫沒有感恩之心,甚至為了啃老對父母非打即罵。

這群「啃老族」有如附骨之疽,瘋狂地蠶食著父母:「既然生了我,就要養我養到死。」

就像莎士比亞說:
「不知感恩的子女,比毒蛇的利齒更能噬痛人心。」
育兒先育德,育德先育心,養出一個感恩孝順的孩子,才是父母最大的成功。
懂得感恩的孩子,知父母冷暖,體貼父母辛苦,孝敬父母不易,總能讓人心頭一熱。
那麼,什麼樣的家庭才更容易養出感恩的孩子呢?

讓孩子從小感受父母不易的家庭
還記得「肩上扛責任,手牽著未來」的重慶棒棒冉光輝嗎?
10年前,他赤裸上身,一手扶著肩上扛著的重貨,一手牽著年幼的兒子。
10年後,他駝了背,臉上添了不少皺紋,兒子也悄然間長大,父親的不易與辛苦,刻在了他成長的記憶里。
如今,兒子格外心疼爸爸,搶著幫爸爸扛貨,他說:「我多做一點,爸爸就能少辛苦一些。」
當了班長的他,不僅努力學習,寬慰爸爸的辛苦,還堅持每天給在外工作了一天的父母做晚飯。
前段時間,他還寫了一封信感謝爸爸:
「我非常感謝你用扛貨扛來的錢養育了我14年,我現在很想對你說一句,爸爸,我愛你。」

感恩,是需要從生活中習得的。
讓孩子看見父母的辛苦,孩子才會學著珍惜。讓孩子感受父母的艱難,孩子才會知道感恩。
河南省駐馬店實驗小學開展了「當一天爸爸媽媽」的角色互換,學生們迎來了不一樣的勞動節:
洗碗,洗衣服,刷鞋,買菜,做飯煮菜,打掃衛生……
一天下來,孩子們在勞動實踐的同時,感受到了父母日常的辛苦。
學生@閆啟辰說:
「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媽媽做家務的辛苦,體會到了媽媽平時對我無微不至的照顧和對我在生活上、學習上的耐心。
我以後一定會體諒媽媽,學習上自覺主動,生活上多幫媽媽分擔家務,讓媽媽也天天感受到我對她的愛。」
一粥一飯,半絲半縷,孩子只有親自感受,方知來之不易。
有遠見的父母,都懂得適時讓孩子看見父母的不易,適當讓孩子體驗父母的辛苦。
唯有如此,孩子才會敬你愛你,尊重你的付出,感激你的無私。

捨得用孩子的家庭
五一長假,朋友圈歡樂聲一片,閨蜜周靈卻發圈說:「27°的高溫,我卻覺得透心涼,從頭涼到腳!」

原來,他們家原本商定假期去深圳看海,不巧的是,假前周靈突發急性闌尾炎,醫生建議手術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