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缺失的規矩和教養,終將狠狠報復在父母自己身上。
唯有愛與規矩並行,才能養出一個知書達理、懂得感恩的孩子。

父母懂得感恩的家庭
看過一個故事,一對夫妻對家裡的老人非常惡劣,嫌棄老人髒,手抖夾不住菜,便把老人趕下桌,給了他一個破碗在角落吃飯。
後來老人去世,媽媽要把破碗扔掉,年幼的兒子喊道:「媽媽別扔,留著它,等你們老的時候,我還用它給你們吃飯呢。」
哲學家雅斯貝爾斯說過:
「真正的教育,是用一棵樹去搖動另一棵樹,用一朵雲去推動另一朵雲,用一個靈魂去喚醒另一個靈魂。」
想要孩子感恩,父母得先做好示範。
李玫瑾教授曾分享過這麼一件事。
她帶女兒回爺爺奶奶家,女兒看電視,她剝橘子,剛剝完,女兒就跑過來想吃。
她剝下一瓣遞給女兒說:「給爺爺送過去。」
女兒看看媽媽,又看看爺爺,站在那猶豫著不動,最後還是姑姑領著她給爺爺送了過去。

第二瓣、第三瓣、第四瓣,李玫瑾又依次叫女兒給奶奶、姑姑、爸爸遞了過去。
當她把最後一瓣遞給女兒吃時,女兒直接擱在了媽媽嘴裡:「媽媽先吃。」
一來一回間,女兒便在李玫瑾的引導下學會了孝敬長輩。
後來,每次有吃的,她都會先念著大人。
感恩這門功課,孩子不會自學成才。父母多引導,做好榜樣,孩子自會尋著父母的足跡,一步步成長起來。
俞敏洪也說:
「我現在帶著母親一起生活,我經常在孩子面前,喂母親吃飯,給她洗腳,我要讓孩子們知道感恩父母是最重要的事情。」
父母諄諄教導,孩子才不會忘本。
父母做好示範,孩子才會傳承下去。
於孩子而言,沒有什麼立竿見影的教育,父母的言傳身教,就是最好的感恩教育。

心理教育專家馬斯特,有一項長達20年的跟蹤調查。
他發現,從小就學會感恩的孩子,其睡眠情況、心理狀態和整體發育水平等,都比從不感恩的同齡孩子更好。
而且,較少出現抑鬱、焦躁等負面心理,也很少參與毆鬥等暴力行為。
他們的朋友會比較多,長大成人後婚姻也相對更為幸福、穩定,對生活滿足感較為長久,更能跟社會和諧相處。
作家畢淑敏說過:
「天下的父母,如果你愛孩子,一定讓他從力所能及的時候,開始愛你和周圍的人。
這絕非成人的自私,而是為孩子一世著想的遠見。」
感恩教育,就是父母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願每個孩子,都能收穫這份珍貴的禮物。
也願每位父母,都能被孩子溫柔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