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歲,放棄80萬年薪當「家裡蹲」:沒收入、但不後悔......

2024-06-08     玉兒     反饋

•Meow和律所的同事轉行之後,一個很有意思的變化是,長胖了。當空姐時要不長時間站著要不瘋狂走路,那時就想找時間能坐一會兒;現在每天從早坐到晚,一坐就是十幾個小時。而且更忙了,以前飛完航班就下班了,剩下的時間都是自己的,現在加班是日常,每天下班到家就十點了,還隨時可能會被同事和客戶cue。至於工資嘛,沒有空乘時期高,勉強夠在上海活下去。2年的律師助理,之後掛牌實習律師,還得繼續熬1年半......整個轉行的過程,漫長而艱難,但至少,我一步一步在走了!回看這一路,當空姐、重新讀研、在職法考、轉行,確實沒少折騰。但我珍惜並且從不後悔每一段經歷,我始終相信,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

很多打工人都夢想著,能做一份「自己喜歡並且擅長」的工作。但如果這份工作,賺不到錢,你還願意嗎?我現在的工作就是這樣。去年年底,33歲的我辭去乾了八年的電商,開始全職在家寫作。

目前出了四本書,正在寫第五本。但基本都是「為愛發電」,收入有,但不多,還不夠維持日常生活。辭職之前,我在一家國內排名前列的電商代運營公司擔任運營總監,帶領超50人的團隊,年薪接近百萬,也曾風光一時;但累也是真的累,最多時要管理五個不同品牌的代運營,對腦力和精力都是巨大的消耗,工作之外幾乎沒有什麼個人時間。這樣高強度的工作一直持續了6年,中間還出了個小插曲:17年我體檢顯示腎臟有異常,結果確診了IGA腎病3期。

•在仁濟醫院治療這個病說起來很複雜,目前醫學上沒有根治的辦法,只能終身吃藥,延緩病情惡化進程。但平日裡只要不把自己當病人,還是可以活得跟正常人差不多。所以即使當時主治大夫明確說「如果你還想多活幾年,就趁早轉行」,我還是沒捨得辭職。直到去年,體力和精力明顯跟不上,心態也出現了問題,思慮再三,我選擇了離職。終於能停下來,我開始認真思考接下來要做什麼。按照傑克·韋爾奇的「命運之域」理論,我想了想自己「最喜歡的事」和「最擅長的事」,二者的交叉點給我指明了方向——寫作。是的,如果有一件事情,能夠讓我作為下半輩子的職業的話,那麼一定是寫作。

•坐在咖啡館外碼字這並不是一瞬間冒出的想法,很俗套地說,從小,我就有一個當作家的夢想。小時候家裡窮,我時不時會跟著長輩出去撿些破爛換錢,經常會撿到別人不要的破書。有些有上冊沒下冊,有些會缺頁,還有一些放到今天估計都出版不了......但這些書籍對於當時的我來說,是如此寶貴。同齡的小夥伴在看動漫、打電腦遊戲的時候,閱讀,成了我為數不多的娛樂活動。閱讀時我常常會去腦補:那些缺失的頁碼講了什麼?那些我沒有看到最後的書籍,結局是什麼?久而久之,自己就對寫作充滿了熱情。也拿了不少作文比賽的獎,但我深知,這碗飯不是那麼好吃的。所以後來我還是遵循絕大多數人認為正確的人生軌跡:讀書、升學、畢業、打工,一步步朝上爬,也確實通過工作改善了家庭條件。

•有更多的時間陪伴孩子工作後閱讀的習慣被我保持了下來,每年的讀書量基本是20本。讓我重拾夢想決定寫作的契機,是麥家老師的一段話。他在接受樊登先生關於《人生海海》這本書的專訪時,談及了自己成為一名作家的心路歷程,大意是:不管怎麼樣,先把筆拿起來,先寫。只有先寫了,才知道自己能不能寫好,能不能繼續寫下去。這段話對我的觸動很大。既然自己有夢想,為什麼不去試試呢?成不成,行不行,至少要先邁出那一步才能知道。於是我開始利用業餘時間在豆瓣上寫連載。我寫的第一本書叫《書報亭》,主題是關愛孤寡老人和社會弱勢群體的,一共26.6萬字。當時還衝到了豆瓣文藝頻道連載榜NO.1和完結榜NO.1,獲得了文藝頻道重磅推薦,讀者的反饋也不錯。

•在豆瓣連載完的第一部作品這些正向反饋給了我信心,後來我就開始了全職寫作。最大的好處,我也有了更多的時間去陪伴家人和孩子。我本身是一個很戀家的人,這對於我來說,是人生中不可多得的享受。我每天能寫8000字左右,靈感迸發的時候一天能寫1萬字,目前已經完結了四本書,最近連載的一本,是寫臥底警察的。大概也能看出來,我寫的類型還是偏向傳統出版物,更小眾一些。我當然知道重生文、打臉、異能之類的網文更受歡迎,但我不想生產「快餐文學」。但小眾的同時,也限制死了讀者群。一年下來,沒賺到什麼錢,基本都是「為愛發電」。為了維持正常的生活開支,我也在給一些公司做顧問類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