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歲,放棄80萬年薪當「家裡蹲」:沒收入、但不後悔......

2024-06-08     玉兒     反饋

算了下目前的積蓄,大概還夠維持兩到三年的全職寫作。或許未來,我也會嘗試去寫一些大眾喜歡的故事形式,你可以說這是向世俗妥協的一種方式,但在「活得好」之前,我也需要先「活下去」。積蓄花完了怎麼辦?到時再說吧。錢很重要,但我始終覺得,這個世界上還有許多東西,比錢重要得多。PS:Felix現在在番茄小說連載,筆名「風欲來」,感興趣的小夥伴可以關注下

我今年47歲,在杭州千島湖畔經營著一家民宿。位置挺偏,不在核心景區,但風景很不錯,抬頭見山,低頭有湖。忙碌的時候接待客人,空閒之餘就遛遛狗、看看書。聽起來是不是還挺歲月靜好? 且慢,讓我來給你們破除一下濾鏡。

進入民宿業之前,我的職業生涯基本都是圍繞網際網路:大學學的是IT,畢業後先後在Cisco(思科)、Dell(戴爾)、阿里等大廠任職,之後又跳到了傳統企業,負責網際網路轉型。到了17、18年那會,人生步入不惑之年,也沒什麼特別的契機吧,就是覺得該做點自己真正喜歡的事情了。

•民宿的泳池我年輕時很喜歡旅遊,遊歷過國內外不少地方,加上我的愛人在酒店旅遊行業工作了20年,自然就想到了開民宿!千島湖有山有水、又離上海近,於是就選址在了這裡。我們抵押了上海的一套房,再加上朋友圈眾籌,很快湊夠了啟動資金。歪個樓,我給民宿取名叫「得舍」,不少人可能以為蘊含著什麼人生大智慧。

其實是「得瑟」的諧音,哈哈沒想到吧。那時拿著近8位數的資金,春風得意準備大幹一場,很是得瑟。但從0~1建一家民宿的難度,還是遠遠超過了我們的想像。基建第一天,工人受傷;開工兩個月,被舉報違建不得不停工;期間還有各種斷水斷電......

裝修就花了差不多兩年的時間,19年底,證件還沒下來,想著先試營業,結果被舉報又停了,還有諸如水淹餐廳等層出不窮的意外。20年,一切開始邁入正軌,疫情來了......總之,歷經兩年裝修+熬過三年疫情+不斷再建設,才有了民宿如今的樣子。嗯,別說回本了,貸款到現在還沒還完。但好在,今年以來,一切都在慢慢復甦~

總體來說,我很滿意目前的狀態:遠離都市的喧囂,與山川同呼吸,與日月齊入眠,終於可以放慢節奏認真生活。同時以民宿為載體,結交來自五湖四海的朋友,又不至於和外界斷聯。

現在的我,也對「得舍」二字有了更多的體悟: 人生有舍才有得,我和愛人捨棄了大城市的繁華和便利,得到了鄉村的新鮮空氣和自然風光;捨棄了更多的物質追求,得到了平和富足的內心世界;捨棄了生孩子這個選項(我們是丁克夫妻),得到了更多的時間和空間去與自己相處、去豐富人生體驗。不僅工作如此,人生亦如此。每個階段想好自己最想要的,然後全身心投入,希望大家都能找到自己內心想做的事。

我的轉行經歷,說起來一波三折,卻又環環相扣。大學本科學的英語,還去法國讀了碩士。回國後,偶然的機會進了報社,先後在解放日報和南方報業任職,一共待了六七年。那幾年紙媒尚有著最後的榮光,算是一份體面穩定的工作。我主要是做BD(Business Development),對接一些商務資源,其中不乏大的4A公司。職業的高光期,我做到了華東區渠道總監。在這期間,我還完成了結婚、生小孩兩件人生大事。無論工作還是生活,都敞亮而有奔頭。

•報社14周年慶展誰能想到,自媒體異軍突起,與此相對的,紙媒走向衰落。到了17年,報社的業務開始斷崖式下滑,我的工資也不升反降。

19年初,我終於決定跳槽。多虧在報社積累的資源,我跳槽去了一家網際網路的品牌部擔任品牌總監,實現了乙方到甲方的轉型,工資還翻番了。

然而沒開心太久,疫情來了。作為花錢的部門,首先被砍了。我又開始了新一輪投簡歷、面試,自認有經驗、有資源的我,想著找工作不成問題。

結果,年齡是最大的問題。35+的人,已經到了被職場嫌棄的年紀。我記得有一場面試,花費了很長時間,經歷了4、5輪,好不容易殺到終面,卻被問:給我一個非選你不可的理由?背後的潛台詞大概是,「為什麼放著年輕、便宜的候選人不選要選你?」不出意外,我落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