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歲的首富:千億家產,誠尋繼承人

2024-06-09     玉兒     反饋

郭鶴年舊照

在郭鶴年的成長經歷中,母親的愛與教育成為他為人處世最為堅韌的內核,父親提供的物質支持,又讓他極早確認了事業的方向。

這也為他後來在商業上的成功,種下了一顆成活率極高的種子。

1947年,24歲的郭鶴年只身前往新加坡,創建第一家公司,取名「力務克」,主要從事船務生意。

在此之前,他從大學畢業,在父親的公司工作了幾年,攢夠了足夠的經驗後,開始嘗試獨立。但沒想到,公司成立的第二年,郭鶴年的父親就因病去世,終年55歲。

父親去世後,母親鄭格如提出全家人擰成一根繩,共同經營家族生意。

如此之下,在僅僅獨立一年後,郭鶴年便回到馬來西亞,和兩個哥哥一起成立了「郭氏兄弟有限公司」,主營糧食銷售。

郭鶴年二哥

雖然在三兄弟中,郭鶴年年紀最小,但他卻最有理財頭腦,對生意也更感興趣。

這種天分在郭鶴年讀書時就已經顯現。那時母親每天都會給孩子們一人5分錢,每次郭鶴年都只花1分錢,將剩下的4分錢攢起來,而哥哥們則會都花光。

所以「郭氏兄弟有限公司」成立不久後,郭鶴年便成為公司的主要管理者。

郭鶴年、母親與大哥

那時,郭鶴年每隔幾個月就會去往倫敦,學習公司經營與經濟知識,每年除了母親過生日,他從不休假,最瘦時體重降到90多斤。

後來郭鶴年說:「比我聰明的人很多,但他們都沒有我努力,我下班後從不喝酒,不熬夜,第二天總會準時到達辦公室。」

一次,郭鶴年去店裡視察,發現許多家庭在應對嬰兒哭泣時,會抓一小撮糖放進孩子嘴中。

郭鶴年立刻覺察對於許多家庭而言,糖是不可或缺且難以被替代的物資。

之後,郭鶴年拿出企業中的所有資產,孤注一擲地建立了馬來西亞第一家煉糖廠,從泰國買進粗糖,在自家糖廠加工後,再賣到全國各地。

短短几年內,郭鶴年就控制了馬來西亞80%糖市場,大獲成功。

郭鶴年(左)與助手

過程中也存在驚險插曲。

1963年初,郭鶴年認為這年糖價會大漲,囤積了近20萬噸的糖。到了七月份,糖價不僅沒漲,還大幅降價,這也讓郭鶴年臨近破產。

沒想到,8月底,一個颱風打到彼時全球糖業重要原產地古巴,讓當地的甘蔗園遭到大破壞,砂糖量大幅縮減。

颱風過後,郭鶴年的事業迎來了晴天,隨著國際市場糖價不斷上漲,那一年,郭氏公司賺到了1400萬馬幣(2023年11月,1馬幣兌換1.54人民幣)。

郭鶴年

郭鶴年將這一年稱為自己人生中的「黃金1963年」。第二年,他便掌控了全球5%的糖市場,倫敦一家報紙更是稱他為「亞洲糖王」。

對於「糖王」這個名字,郭鶴年並不認同,他說:「我只是一個商人,很努力,也有運氣的加持。」

運氣與努力固然重要,但郭鶴年成功的關鍵之處,還在於他獨到且敏銳的商業雷達。

1968年,郭鶴年被推選成為馬來西亞新加坡航空董事局主席。

深入航空業後,他發現,在未來,旅遊行業會成為一個很大的商業機會,這個機會裡,最重要的不外乎三點——吃、住、行。

而從「吃」發家,又已經了解到「行」的郭鶴年,開始將目光投向「住」。

1971年,郭鶴年在新加坡建立起第一家豪華酒店,取名香格里拉,意為「世外桃源」。

以此為起點,他構建起自己龐大的酒店王國,開始打下另一片江山。

1973年,郭鶴年在新加坡的家中接到一通神秘電話。

對方邀請他立刻來中國香港,表示有要事商量,幾天後,郭鶴年在香港寶華大廈頂樓見到了代表國家的工作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