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你父母借16萬,你是獨生女,岳父母的都是你的」「還想過嗎」

01
提起獨生子女,可能大家的第一反應就是:有愛又有錢。
不得不說,與非獨生子女比起來,獨生子女從小到大,的確享有了父母更多的愛和資源,甚至,有一些獨生子女,父母對其太溺愛,恨不得把所有的美好都毫不保留地給予,自從他們記事起,就會被父母灌輸「我們的資產都是給你的」這種觀念。
雖說父母做好了隨時都「不求回報地奉獻」的準備,但這並不代表,對獨生子女來說,就可以理直氣壯地向父母一味索取,特別是成了家以後,如果找的伴侶和自己門不當戶不對,那麼,不能一遇到事情就向父母「伸手」,更不能以「我過得難,父母就該多幫我,反正他們的錢財早晚都是我的」為由,心安理得地「啃」父母。
路都是自己走出來的,沒有誰一直欠你,也沒有誰就該一直幫你。
一個人,可以窮,遇到難處時也可以沮喪,但不能沒有骨氣,動不動就想著坐享其成,或者是靠父母「接濟」。

02
讀者玉雙(化名),最近就因為父母的事情和丈夫大吵了一架,不僅如此,原本對丈夫坦誠相待的她,開始有了防備。
對於自己的轉變,玉雙很是坦然,「他要是好好過日子,沒有別的心思,那再苦再累我都會陪著他;可他如果靠不住,表面一套,背後一套,就只是嘴上哄我開心,那真到突破我底線的那一天,我也會毫不猶豫地離去。反正,我這個人一向都是,踏踏實實、以心換心,誰真心對我,我必十倍真心還回去。」
說起來,玉雙和丈夫大齊結婚這五年,也沒有特別大的矛盾,和大多數夫妻一樣,他們兩口子拌嘴基本上都是圍繞著孩子和票子。
沒有孩子之前,玉雙的工資還算可以,每月七千的工資,除了日常花銷,她還能攢下兩三千,幫大齊分擔了不少的壓力,可自從有了女兒後,壓力增大不說,玉雙又辭了職,在家全職帶娃,這讓大齊有些喘不過氣。
大齊的意思是,明明他母親願意過來幫忙,為什麼玉雙就是不放心?又是擔心老一輩的育兒方式跟不上,又是害怕住在同一個屋檐下會有婆媳矛盾,甚至還總是拿他們的房子說事兒,聲稱他們的房子是六十多平的小兩居,三個大人加一個孩子實在是太擁擠。
每每兩個人因為這事爭吵,玉雙一直都是那一句話:「咱倆的孩子,當然要咱倆負責了!媽年紀大了,也該輕鬆過她的日子,我們就不要再麻煩她了!我一個做兒媳的,都知道替媽著想,你不感激算了,反而還指責我,真是不識好人心!」
當然,表面上雖這樣說,其實玉雙也是有自己的「難言之隱」:她生下孩子後,婆婆照顧了她兩個月,原本她也是想讓婆婆一直幫著看孩子的,畢竟大姑姐嫁了出去,婆家就只有大齊這一個兒子,婆婆與其在家閒著沒事做,過來幫幫她也行。可為什麼兩個月後,她就委婉地把婆婆趕回老家了呢?
一是,老人家思想有點封建,覺得有一個兒子才是圓滿,畢竟兒子才是根、養兒才防老,因此,月子裡,她不顧玉雙剖腹產的疼痛,話里話外都催著玉雙「趕緊養好身子,再生一個孩子,爭取兒女雙全」。礙於別人幫自己,自己不能不知好歹,對於婆婆的嘮叨,儘管玉雙總是一笑而過,不放在心裡,但聽得多了,她也難免會厭煩;
至於第二點,婆婆做什麼事,總是喜歡帶上玉雙的母親,覺得親家就玉雙一個孩子,不說非得給玉雙出多少力,至少要時不時幫一把,畢竟所有的東西最終都是要留給玉雙的,早給晚給都一樣,何必藏著掖著?
婆婆的觀念讓玉雙從心裡排斥,是!她爸媽是就她一個閨女,可憑啥就得啥都要給她,她作為女兒都沒認為父母該不遺餘力地幫自己,婆婆一個外人怎麼會那麼理直氣壯呢?
也正因為這兩點,孩子剛滿兩個月,玉雙便好說歹說,費盡心思把婆婆勸了回去。

婆婆離開沒多久,大齊就「爆發」過一次,那是玉雙產假快結束前,他讓玉雙把岳母接過來幫著帶孩子,這樣一來,有了自己親媽照顧,玉雙肯定能放心,不會耽誤上班。他說了很多好聽的話,也給未來描繪了很美好的藍圖,只不過,玉雙還是想都不想就拒絕了。
「我就是誰也不想麻煩,不想欠任一個媽的人情!苦一段時間就苦一點,咬咬牙總能熬過去,何必一有不如意就想著靠父母呢!以後,你好好賺錢,我盡心帶娃,只要分工明確,日子總能好起來!」
然而,大齊聽不進去,他認為玉雙不可理喻,「對我媽不放心,那你自己媽還有什麼可擔心的?為什麼非要辭職、在家閒著?寧願看著自己男人為難?」
兩個人於是從那時開始,為了孩子和錢,少不了吵嘴。
原本玉雙想的是,該吵吵,但日子還是得想著法兒地過,一家人都節省一點,只要熬到孩子一歲,她就會重返職場,到時,替大齊分擔了壓力,兩口子也不會再因為錢吵半天。
可誰知,真到了那一天,他們又因為一件事大吵了一架。